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专家论坛

超声医学专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质量管理

  • 薛恩生 , ,
  • 陈舜
展开
  • 350001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建省超声医学质控中心
通信作者:薛恩生,Email:

Copy editor: 吴春凤

收稿日期: 2022-06-03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0-06

版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本刊为电子期刊,以网刊形式出版。

Establishmen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system in ultrasonic medicine

  • Ensheng Xue , ,
  • Shun Chen
Expand

Received date: 2022-06-03

  Online published: 2023-10-06

Copyright

Copyright 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No content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abridg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Please do not use or copy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the journals without permission. All art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本文引用格式

薛恩生 , 陈舜 . 超声医学专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质量管理[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 20(05) : 479 -482 .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5.002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概念于1972年由Lundberg首次提出1,其基本含义是检验结果明显偏差于正常值,如不及时通知医师就会危及患者生命。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正式提出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报告的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将患者的危急状况告知临床,使临床医师予以快速、有效地处置,增加患者被救治的机会,以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并减少医疗纠纷3。目前,实施危急值报告的专业涉及检验、心电图、放射、超声等。超声危急值是指在超声检查时发现的某一异常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4, 5。建立超声医学专业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有效实施危急值报告的重要保证,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危急值报告流程、质量管理与督查等。

一、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

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超声危急值,应立刻启动报告流程,确保能够及时告知临床医师患者的危急状况。规范的报告流程36, 7主要包括以下3个环节。
1. 危急值复审:复审是危急值报告流程的首要环节38。当发现超声危急值时,除按各危急值诊断标准采集清晰图像、测量相关数据外,应再次认真扫查,做到关键图像、数据的可重复,如重复脏器破裂征象、胎盘早剥活动性出血征象,以及重复测量胎儿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并按科室定义好的危急值项目予以确认。若诊断不能明确,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专业组长或相关专业能胜任者进行紧急会诊,并双人签名确认。确认后即刻出具规范的超声报告单。
2. 规定时间内报告:发现危急值后,要求完成报告的时限为5~15 min9, 10。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提出“超声危急值10 min内完成通报”,即要在检查结束后10 min内通过相关有效渠道,告知临床超声检查结果。有效渠道是指临床医师能够及时准确获得超声危急值信息的途径,包括电话联系和(或)信息化平台,如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电话联系方式:(1)门急诊患者,联系门急诊接诊医师;(2)住院患者,联系相关病区的主管医师或护士10;(3)医师或护士接收后应即刻记录,并复述危急值内容,以确保无误。也可通过信息化平台上报,如果信息化平台危急值报告功能不完备,不能保证临床能够及时收到危急值信息,应同时通过电话联系方式上报9
3. 及时填写报告内容:危急值上报临床后,在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及时详细记录上报的相关信息和处理过程,这是报告流程的主要环节之一711,有利于事中核对和事后随访。超声危急值报告记录内容具体如下:(1)登记时间,即何时登记上报内容;(2)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超声检查号、门诊号或病案号、病区及床号;(3)检查信息,包括检查时间、检查结果、检查医师姓名、出具报告单时间,检查结束即刻书写并出具报告单;(4)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5)随访结果。以上各项时间均需要精确到分钟。

二、超声危急值报告的质量管理

目前,危急值报告制度尚无统一的标准,不同专业对危急值定义、范围、报告方式等的要求不一致,不同类别、等级的医疗机构对同一专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知度和执行力也不相同。因此,危急值报告制度无论是在建立或是实施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不断改进3711
1. 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基本原则:科室主任对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修订与质量管理负总体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制度的实施,定期组织督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超声危急值报告单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超声专业医师签发。结合医疗机构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图1),坚持“谁发现、谁报告、谁记录”原则,从检查到上报各环节要无缝衔接并可追溯。对于制度实施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改进,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图1 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注:PACS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2. 危急值项目与范围的质量管理:超声危急值是临床急重症诊疗决策的依据之一,在界定危急值项目和范围时,应结合本医疗机构临床实际情况,以满足急重症诊疗的需求。危急值项目应定期与医务部门及临床相关科室沟通,必要时予以更新。超声危急值必须规范、统一,其名称、内涵及项目数等要符合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的相关要求。
急诊患者根据其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4级12。濒危患者的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危重患者的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濒危,或可能严重致残,应尽快安排诊疗;急症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患者诊疗。超声科室在制定危急值项目时要注意濒危、危重、急症的区别,处于危急值状态的患者应属于濒危患者,若将危重、急症也纳入危急值(濒危)范围,可能造成假“濒危”病例的过度诊断。如将“高度怀疑宫外孕”并无盆腔出血也纳入危急值,过度的报告势必增加临床科室的压力和负担11。超声技术水平和临床业务能力持续发展,需要定期评估与更新,促进超声危急值项目更合理、规范6
3. 危急值报告流程的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电话通知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危急值报告方式,能够有效支持临床及时接收与干预,但因是口头传递信息,可能存在危急值内容的偏差。因此,如仅使用电话通知单一上报方式,除要求报告接收人员记录时重复危急值内容,还应考虑增设上报后短时间内(20 min~2 h)回访危急值是否处理并登记的流程6, 7。值得注意的是,电话联系可能存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联系到相关人员的情况8,此时应立即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汇报,确保联系到相关责任人。危急值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规范危急值报告的各个环节及获取相关信息,也有利于对相关数据进行追溯、分析,但要注意信息化系统上报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9, 10。通过联合电话通知和信息化平台上报这2种方式,可取长补短,能够保证危急值内容的准确性与发送接收的及时性6
为做到危急值内容不漏报、相关数据可追溯,应制定统一的超声危急值登记表,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地登记。上报及登记的危急值名称必须与报告单、PACS中的名称一致。首次发现的超声危急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及时上报。对于超声危急值复查病例,病情稳定者可按急症病例报告;如有加重趋势,则按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及时上报。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内容定期核查机制:(1)核查频率至少每月1次;(2)核对登记本与PACS中各项信息的一致性;(3)以危急值项目名称作为检索关键词,搜索PACS中危急值病例,核对与登记本中的病例是否一致;(4)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个人,并做到循环追踪管理。
4. 超声危急值报告单的质量管理:报告单由具备超声专业医师资质的人员签发,会诊时应包括2位医师的共同签名。发现超声危急值病例时,应规范操作,采集图像能清晰显示相应疾病的征象及相关数据的测量,活动性出血建议存储动态图,必要时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图像的体位图标、文字标识以及日期时间均应确保标示正确。按相关要求规范书写危急值报告单,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描述内容必须与所存储的图像及诊断条目相一致。拟诊某项超声危急值时,在诊断条目中应将其列为第一诊断,且与该项危急值所规定的名称一致。临床医师处理危急值需依据相关报告单,因此应打印报告单交于患者陪护人员或通过PACS上传。危急值报告单一旦确认发出后,超声医师不能随意修改5。如确要修改,应先与临床医师沟通说明,达成一致后修改并重新出具报告单,同时及时修正危急值报告登记表及召回原报告单。
此外,在超声危急值病例就诊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如果患者无临床医师陪护,应依据病情及时联系临床,将患者交于接诊医师。

三、超声危急值知识培训

科室应定期组织学习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超声医师应掌握各病种的检查方法、报告单书写、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危急值报告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积极参加各级相关部门举办的超声危急值培训班、会议等,及时更新相关知识。

四、超声危急值报告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与督查

超声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建立有助于持续改进超声医学专业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4。设立超声危急值相关质量评价指标亦有利于提升超声科危急值管理质量7。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超声危急值报告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工作,每季度至少督查1次,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并督促整改。督查结果也应作为医院对科室服务质量与个人临床能力的评价内容之一。超声危急值报告质量管理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知晓率:设立目的在于推进科室医务人员人人熟悉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将制度谙熟于心是做好超声危急值报告工作的基本要求。其计算公式: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知晓率=被抽查完全知晓制度人数/被抽查完全知晓制度总人数×100%。
2. 超声危急值通报率:超声检查所发现的每一例危急值都必须报告给临床,让临床医师予以有效的处置,以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其计算公式:超声危急值通报率=单位时间内完成通报的超声危急值例数/同期超声危急值总例数×100%。
3. 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完成率:超声检查结束后,即刻出具危急值诊断报告单,并同时上报,整个流程需要在10 min内完成。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将“提高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完成率”作为2022年超声医学专业质量控制工作改进目标。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完成率应达到100%,以保证所有被列入超声危急值范围的患者获得及时救治。其计算公式: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完成率=单位时间内10 min内完成通报的超声危急值例数/同期超声危急值总例数×100%。
4. 超声危急值报告登记合格率:登记本各项信息必须规范、完整和准确地填写,以保证超声危急值报告的质量。其计算公式:超声危急值报告登记合格率=单位时间内登记本及PACS上报系统中记录合格的例数/同期登记本及PACS上报系统中总例数×100%。
5. 超声危急值报告单合格率:超声危急值报告单是临床医师处理危急值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其计算公式:超声危急值报告单合格率=单位时间内超声危急值报告单合格的例数/同期超声危急值报告单总例数×100%。
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的要求,不合格报告单为涉及下列情况之一者:(1)报告单由不具备超声专业医师资质的人员签发;(2)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门诊号错误或缺失;(3)所检查项目未包含申请单所开具的全部项目;(4)存储的图像不能清晰显示相应疾病的征象;(5)图像上的日期错误;(6)数据或单位错误;(7)图像的器官体位图标或文字标识没有正确标示;(8)描述内容与所存储的图像及诊断条目不一致;(9)随意修改已发出并上报临床后的报告单。
6. 超声危急值诊断符合率:分析超声危急值诊断符合率,寻找误诊、漏诊原因,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促进危急值诊断质量的不断提升。其计算公式:超声危急值诊断符合率=单位时间内超声危急值诊断符合的例数/同期超声危急值诊断总例数×100%。
7. 超声危急值临床有效处理率:危急值有效处理率反映了临床对诊断科室报告的危急值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10,也可验证诊断科室所报告的危急值项目是否规范、是否获得临床认可。其计算公式:超声危急值临床有效处理率=单位时间内超声危急值临床有效处理的例数/同期超声危急值报告的总例数×100%。
建立超声医学专业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有效实施危急值报告的重要保证,通过规范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加强超声危急值报告质量的日常管理与定期督查,可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并不断完善制度的建设,以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1
Reese EM, Nelson RC, Flegel WA, et al.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a survey of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in US facilities [J]. Am J Clin Pathol May, 2017, 147(5): 492-499.

2
中国医院协会. CHA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 [J].中国医院, 2007, 11(1): 29-30.

3
林智敏. 危急值报告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医院管理论坛, 2016, 33(10): 17-18, 62.

4
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18年版)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8, 27(11): 921-923.

5
薛恩生, 陈舜. 从"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浅析超声医学专业的质量安全与管理 [J/OL].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 17(7): 602-604.

6
李晨, 杨裕辉, 王勇. 超声危急值报告在医疗安全中的作用 [J]. 中国医院, 2015, 19(1): 42-43.

7
吕虹, 贾美红, 冯婷华, 等. PDCA循环管理法在超声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J/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9, 16(5): 364-367.

8
严静.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在临床处置中的应用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21): 204-205.

9
李晨雄, 李壮, 李天柱, 等.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肿瘤专科临床危急值闭环管理 [J].中国数字医学, 2021, 16(5): 81-85.

10
金建敏, 赵彩莲, 金雯. 门急诊、住院危急值报告流程的专项调查与管理 [J]. 浙江医学, 2016, 38(13): 1129-1132.

11
赵庆华, 王春霞, 潘小杰, 等. 超声科"危急值"制度的落实评估与持续改进策略 [J/OL].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 17(7):662-666.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J/CD].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 4(4): 241-243.

文章导航

/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