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病例报告

颌下婴儿型纤维肉瘤超声表现一例

  • 王秀华 ,
  • 郑毅 , ,
  • 余铖 ,
  • 武彧 ,
  • 谢明星
展开
  • 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通信作者:郑毅,Email:

Copy editor: 汪荣

收稿日期: 2022-05-30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0-31

版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本刊为电子期刊,以网刊形式出版。

摘要

患儿,女性,1岁,因发现颌下肿物1年于2017年9月1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入院。入院查体:患儿颌下颈前区见一巨大实性肿物,大小约10.0 cm ×8.0 cm,质中,边界欠清,活动欠佳,无红肿及触痛(图1a)。为明确肿块性质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临床医师建议超声检查。

本文引用格式

王秀华 , 郑毅 , 余铖 , 武彧 , 谢明星 . 颌下婴儿型纤维肉瘤超声表现一例[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 20(08) : 885 -886 .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8.019

患儿,女性,1岁,因发现颌下肿物1年于2017年9月1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入院。入院查体:患儿颌下颈前区见一巨大实性肿物,大小约10.0 cm ×8.0 cm,质中,边界欠清,活动欠佳,无红肿及触痛(图1a)。为明确肿块性质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临床医师建议超声检查。
图1 婴儿颌下巨大实性包块肉眼观及术中所见。图a为肉眼观;图b为术中所见
超声检查:右侧颌下区见一大小约10.8 cm×9.8 cm×8.6 cm(上下×左右×前后径)的团块回声,呈“球形”,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杂乱,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区域呈栅栏状改变,内未见明显强回声及无回声区。该团块与右侧颈外动脉、颌下腺及口底肌层分界不清,气管受压向左侧移位,气管软骨未见明显受累。邻近下颌骨骨皮质连续、光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上述稍低回声团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血流来源于右侧颈外动脉分支,呈高速高阻血流频谱(图2)。超声提示:颌下实性病变(肉瘤可能)。术前MRI:颈部偏右侧见一巨大肿块影,大小约9.3 cm×9.6 cm×10.5 cm(前后×左右×上下径),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边界不清,后内侧紧邻气管及食管,气管受压移位。病灶向后部分包绕颈动脉鞘,向下达锁骨上窝水平。术前颈部血管造影:肿块主要由右侧颈外动脉分支供血,肿块内可见丰富血管影。
图2 颌下巨大实性包块超声图像。图a为超声扫查颌下见一大小约9.8 cm×8.6 cm的低回声团,边界欠清;图b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低回声团内较丰富血流信号
行颈部巨大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颈部偏右侧一大小约10.0 cm×9.0 cm巨大肿瘤(图1b),实性,血供丰富,由3支右侧颈外动脉分支供血。瘤体向上侵犯颌下腺及口底肌肉,向下达锁骨上窝,右侧紧邻颈外动脉,左侧与二腹肌粘连,后面与气管及甲状腺粘连。周围淋巴结肿大。术后大体病理标本肉眼所见:(1)结节样物13 cm×10 cm×9 cm,大部分有包膜,一侧见4 cm×4 cm区域包膜破损,结节切面灰白间黄,部分区域伴坏死;(2)结节样物1.5 cm×1 cm×1 cm,切面灰白。术后病理诊断:(颌下)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颈前)淋巴结(1枚)切片未见肿瘤转移。镜下见肿瘤细胞由致密均一的、原始的卵圆形和梭形细胞构成,核分裂象较明显,胶原纤维少见(图3)。
图3 颌下巨大实性包块病理图像。图a示肿瘤细胞由致密均一的、原始的卵圆形和梭形细胞构成(HE ×200);图b示核分裂象较明显,胶原纤维少见(HE ×400)
讨论 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约5/100万,多数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出现,1/3的患儿在出生时诊断1。IF的病因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与遗传有关。IF患儿通常表现为快速增长的无痛肿块,具体症状或体征,如疼痛、肿胀、麻木或功能丧失,取决于肿块浸润神经血管结构的位置2,3,4。多数IF(71%)发生在四肢,其次为躯干,仅5%发生于头颈部,下肢较上肢受累多,远端较近端受累多,其他罕见部位有肠系膜、腹膜后、骶尾部、肩部等。IF的局部复发常见,但转移罕见5。本病例表现为头颈部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术后病理未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
超声是软组织肿瘤的首选检查手段,目前关于IF超声图像特征描述的文献研究较少。本文IF的超声表现肿块最大径为10.8 cm,与以往文献报道最大径可达9.0~15.0 cm一致3。本例IF肿块的超声表现为内部回声杂乱,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呈栅栏状;肿块内无钙化、周围骨皮质未见明显受累;肿块内较丰富血流信号。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4。本例IF肿块内部未探及高回声或无回声区,与文献报道不一致1,这可能与肿块的肿瘤细胞和结构异型性有关。
婴儿期恶性软组织肿瘤很少见,除IF外,还包括横纹肌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和更罕见的肿瘤6。与IF不同,这些肿瘤很少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出现,因此可以结合临床特点加以鉴别。婴幼儿常见的颌面部及上颈部软组织肿瘤是良性的,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滑膜囊肿、炎性肿块和创伤后改变5。良性的软组织肿瘤通常较小,IF由于生长活跃,肿块通常较大,直径常常超过5.0 cm,其表面多存在表浅溃疡、静脉曲张,而良性的炎性肿块和创伤后改变通常有感染及外伤史,结合患儿病史可加以鉴别7。IF多可发展为球形,质地硬,固定,活动度差8。虽然IF的超声声像图无明显特异性,但超声对局部复发的评估比较敏感,能够早期发现。
总之,超声能较清楚地显示婴儿型纤维肉瘤的形态、大小、血流,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肿块内部结构,同时也可进行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活检,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Adibe OO, Juang D, Valusek PA, et al. Infantile fibrosarcoma: 2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J]. Eur J Pediatr Surg, 2011, 21(3): 200-202.

2
Atalay İB, Togral G. Unusual localization and aggressive progression of large infantile fibrosarcoma[J]. 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 2019, 53(6): 507-511.

3
朱倩, 王荞, 钦斌. 婴儿型纤维肉瘤影像学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 34(1): 99-102.

4
Eleti S, Meshaka R, McHugh K, et al.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ile fibrosarcoma[J]. Clin Radiol, 2022.(Epub 2022 Apr 30).

5
Stein-Wexler R. Pediatric soft tissue sarcomas[J]. Semin Ultrasound CT MR, 2011, 32(5): 470-488.

6
McCarville MB, Kaste SC, Pappo AS. Soft-tissue malignancies in infancy[J]. AJR Am J Roentgenol, 1999, 173(4): 973-977.

7
Kransdorf MJ, Murphey MD. Radiologic evaluation of soft-tissue masses: a current perspective[J]. AJR Am J Roentgenol, 2000, 175(3): 575-587.

8
王玉, 王晓曼, 贾立群, 等. 婴儿型纤维肉瘤与软组织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9, 28(11): 994-998.

文章导航

/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