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教育培训

超声影像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实践初探与效果评估

  • 牛梓涵 1 ,
  • 李文波 1 ,
  • 孝梦甦 1 ,
  • 张青 1 ,
  • 张一休 1 ,
  • 朱庆莉 , 1,
展开
  • 1.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
通信作者:朱庆莉,Email:

Copy editor: 汪荣

收稿日期: 2024-03-26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8-05

基金资助

北京协和医学院课程思政教改专项基金支持项目(2023kcsz016)

版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本刊为电子期刊,以网刊形式出版。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ultrasonic medicine teaching: practice and effect evaluation

  • Zihan Niu 1 ,
  • Wenbo Li 1 ,
  • Mengsu Xiao 1 ,
  • Qing Zhang 1 ,
  • Yixiu Zhang 1 ,
  • Qingli Zhu , 1,
Expand
  • 1.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Peking Union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7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Qingli, Email:

Received date: 2024-03-26

  Online published: 2024-08-05

Copyright

Copyright 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No content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abridg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Please do not use or copy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the journals without permission. All art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摘要

目的

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超声影像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并评价教学效果。

方法

纳入2023年9月到2024年2月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的住培生13名和进修医师19名。全部学员参加超声科为期6个月的理论培训。挖掘《超声诊断学》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传统超声医学授课,评价教学实践成效。学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在教学培训前和教学培训后进行自评。问卷包含专业知识能力、科研探索能力、医学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能力共四方面内容(共12个问题,每个问题10分)。

结果

开展超声课程思政培训后,32名学员在专业知识能力[(6.67±1.47)分vs 5(2,7)分]、科研探索能力[(4.80±1.77)分vs 3(2,5)分]、医学人文素养[(6.77±1.42)分vs (5.45±2.01)分]、综合素质能力[(6.42±1.30)分vs (5.25±1.78)分]四个方面得分情况均较培训前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有临床工作经验的进修医师,教学培训前住培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得分较低[7(6,8)分vs (2.72±1.67)分](P<0.001);但科研探索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课程培训后,住培生专业知识能力评分有明显提升,但对比进修医师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科研探索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2组学员评分均较培训前有提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超声影像传统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医师的超声专业素养和医学人文素养。

本文引用格式

牛梓涵 , 李文波 , 孝梦甦 , 张青 , 张一休 , 朱庆莉 . 超声影像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实践初探与效果评估[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 21(06) : 597 -601 .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6.0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ultrasound medicine teaching and assess its effectivenes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23 to February 2024, 13 residents and 19 senior doctors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underwent a standardized 6-month ultrasound department training progra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Participants conducted self-assessment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using a questionnaire cove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cientific research skills, medical humanities, and overall competence (12 questions, 10 points per question).

Result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ultrasonic education, 32 traine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regard 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ility [6.67±1.47 vs 5 (2, 7)],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bility [4.80±1.77 vs 3 (2, 5)], 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6.77±1.42 vs 5.45±2.01),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bility (6.42±1.30 vs 5.25±1.78) (P < 0.05). The teaching effects were then analyzed between advanced doctors and resid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Before training, residents scored lower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an senior doctors [7(6, 8) vs 2.72±1.67, P < 0.001],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medical humanities, or overall competence (P > 0.05). After training, 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 < 0.001), with comparable impro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medical humanities, and overall compet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ultrasound teaching enhances 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 quality effectively.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1]。医学教育不仅需要讲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超声医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中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2,3]。我国每年超声检查量约为20亿人次,超声年检查量在所有常规影像检查中位列第一。2018年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超声医师人数已达22万,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超声医师队伍的国家[4]
目前超声临床教学考核内容以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主,临床医师承担着繁重的临床以及科研工作,对思政教育缺乏内在动力;同时超声行业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5]。如何将思政融入超声课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超声影像教学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旨在通过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选取2023年9月到2024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进修的医师32名,包括住培生13名,进修医生19名。19名进修医师从事超声工作年限中位数为10(9,14)年;13名住培生有(影像)医学教育背景,但均未进行过超声临床实践,其中8名医师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5名医师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二、教学设计

全部学员参加超声科为期6个月的理论培训,内容包括超声基础知识、漏误诊分析、疑难病例讨论等。根据学生特点,本教学团队挖掘和储备超声思政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面对面授课的优势,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本教学团队主要采用线下课堂的方式,以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其中以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员汇报为主。对于思政内容,教学团队采用讲授、演示等授课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技能培养等教学方法,在传统超声授课中引入超声医学发展史、医学名人事迹、临床实践案例、科研热点问题等内容,对传统超声医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多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表1)。
表1 超声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安排
授课内容 思政设计意图 举例说明
从超声学科发展史中感悟家国情怀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强国志向,重视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为医学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详细介绍我国医用超声设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研发历程,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
树立"医者仁心"的职业观 倡导"永远将服务于患者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和多途径沟通方式。强调对特殊群体提供文化、精神及情感支持 通过病例教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完善健康知识宣教,做一名有温度的超声医师
重视临床实践基本功 培养学生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着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重托 通过超声专业知识"三基三严"教学,重视临床实践基本功,提高精确诊断的能力,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
科研思维和科学素养 培养求真务实、严谨科学的科研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结合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讲述医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激励学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培养科研思维和科学素养
开阔视野、全方面发展 开阔学生视野,多学科融合,讲授创新转化的重要意义,强调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途径和重要性 从诊断到治疗、从经验医学的图像分析到人工智能的精准诊断、从宏观成像到微观分子成像,超声医学内容不断拓展,向更规范、更精准的方向飞速发展
开展思政融入超声课程教学培训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2名医师的各项能力进行评分调查,包括专业知识能力、科研探索能力、医学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能力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3个问题,共12个问题(表2)。每个问题均采用得分制单独计分,满分10分,总分120分。学员采用整数赋分的方式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自评,计算各部分平均分。培训后,所有学员再次匿名填写问卷、完成自评。
表2 超声学科课程教学培训前后医师能力调查问卷
1.专业知识能力总评分
①您目前超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
②您目前对急腹症超声诊断能力的评分
③您目前对临床超声指南的掌握情况评分
2.科研探索能力总评分
①您目前对自己科研论文书写能力的评分
②您对自己科研创新能力的评分
③您目前对查询、阅读、分析文献能力的评分
3.医学人文素养总评分
①您对超声学科发展史了解程度的评分
②您对自己医患沟通能力的评分
③您目前对处理临床纠纷、不良事件能力的评分
4.综合素质能力总评分
①您对自己查找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的评分
②您目前对自己公开演讲、分享汇报能力的评分
③您对自己交流合作、团队协作能力的评分

注:每个问题均采用得分制单独计分,满分10分,总分120分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hapiro-Wilk检验分析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学员培训前与培训后评分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修医师组与住培生组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参与学员培训前后教学效果比较

32名学员培训前各方面的平均得分为(4.78±1.36)分,培训后平均得分为(6.16±0.96)分,开展超声课程思政培训后,在专业知识能力[(6.67±1.47)分vs 5(2,7)分]、科研探索能力[(4.80±1.77)分vs 3(2,5)分]、医学人文素养[(6.77±1.42)分vs (5.45±2.01)分]、综合素质能力[(6.42±1.30)分vs (5.25±1.78)分]四个方面得分情况均较培训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
表3 超声学科课程教学培训前后问卷评分比较[分,±sMP25P75)]
评价指标 培训前(n=32) 培训后(n=32) 统计值 P
专业知识能力 5(2,7) 6.67±1.47 Z = -3.521 <0.001
科研探索能力 3(2,5) 4.80±1.77 Z = -3.291 0.001
医学人文素养 5.45±2.01 6.77±1.42 t = -3.453 0.001
综合素质能力 5.25±1.78 6.42±1.30 t = -3.080 0.002
平均分 4.78±1.36 6.16±0.96 t = -3.955 <0.001

二、住培生和进修医师培训前后教学效果比较

教学培训后,进修医师四个方面总得分均有显著提升,包括专业知识能力[(7.35±1.23)分vs 7(6,8)分]、科研探索能力[(4.42±1.98)分vs (3.00±1.86)分]、医学人文素养[(7.09±1.46)分vs (5.88±2.04)分]和综合素质能力[(6.67±1.42)分vs (5.05±2.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于既往未接触过超声专业知识的住培生,通过半年的教学后,在专业知识能力[(5.67±1.20)分vs(2.72±1.67)分]、科研探索能力[(5.36±1.22)分vs (4.21±1.67)分]、医学人文素养[(6.31±1.24)分vs (4.82±1.82)分]方面获得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住培生得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6.05±1.00)分vs (5.54±1.31)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三、教学培训前后进修医师与住培生的教学效果比较

分别对比培训前后住培生与进修医师学员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在教学培训前,相比有临床工作经验的进修医师,住培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得分较低[7(6,8)分vs (2.72±1.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但科研探索能力[(3.00±1.86)分vs(4.21±1.67)分]、医学人文素养[(5.88±2.04)分vs (4.82±1.82)分]和综合素质能力[(5.05±2.02)分vs(5.54±1.31)分]方面,进修医师与住培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为期半年的培训后,住培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评分有明显提升,但是对比进修医师仍有差距[(5.67±1.20)分vs (7.35±1.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培训后两组学员四个方面均获得提升,无临床经验的住培生与进修医生相比,在科研探索能力[(5.36±1.22)分vs(4.42±1.98)分]、医学人文素养[(6.31±1.24)分vs(7.09±1.46)分]和综合素质能力[(6.05±1.00)分vs(6.67±1.42)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4)。
表4 住培生和进修医师培训前与培训后问卷评分比较[分,±sMP25P75)]
组别 进修医师(n=19) 住培生(n=13) 培训前两组学员对比 培训后两组学员对比
培训前 培训后 统计值 P 培训前 培训后 统计值 P 统计值 P 统计值 P
专业知识能力 7(6,8) 7.35±1.23 Z = -2.718 0.007 2.72±1.67 5.67±1.20 t = -5.015 <0.001 U = 4.25 <0.001 t = 3.42 <0.001
科研探索能力 3.00±1.86 4.42±1.98 t = -4.020 <0.001 4.21±1.67 5.36±1.22 t = -3.260 0.001 t = 1.80 0.077 t = 1.77 0.077
医学人文素养 5.88±2.04 7.09±1.46 t = -3.205 0.001 4.82±1.82 6.31±1.24 t = -3.781 <0.001 t = 1.87 0.065 t = 1.91 0.059
综合素质能力 5.05±2.02 6.67±1.42 t = -4.581 <0.001 5.54±1.31 6.05±1.00 t = -1.938 0.053 t = 0.56 0.596 t = 1.68 0.099

讨论

医学教育不仅需要讲授给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高尚的医德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培养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础[6]。超声作为一种最便捷的影像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超声教学除了讲授专业知识服务于临床外,还需要培养医师职业文化素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授业""解惑"的同时,重视"传道"的重要意义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提高超声从业人员医德,是提高超声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7,8]。本研究对思政元素融入传统超声医学影像学教学进行了初探,对比分析了教学培训前后超声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和思政育人效果,结果显示所有学员在各个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超声影像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研究中,进修医师和住培生培训前在科研探索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均无显著的差异,提示无论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还是没有超声工作经验的住培生,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医学思政教学往往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医学教育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医学课程思政的培养则相对较少被关注。这可能导致医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难以全面理解医学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其次,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说,由于临床工作十分繁忙,可能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思政内容,继而难以满足患者全方位的医疗需求。本研究表明,两组学员培训后的思政教学评分均获得明显的提升,表明思政教学培训对于不同工作背景的医师均可达到显著的效果。
专业思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提供了宽阔的平台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时进行[9]。超声专业基础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医学教育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医学生掌握超声技术的基石。超声思政教育在医学教育中亦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本研究表明,通过半年的教学培训,参与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科研探索能力、医学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超声思政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相互促进。思政教育以临床为基础,其为临床技能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深入学习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实践经验,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医学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
如何平衡超声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比重、如何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教学内容是教学团队需要思考的内容[10,11]。现有的思政教学在超声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鉴于超声技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教学团队积极进行了思政融入超声课程的初探,旨在探索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超声医学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对超声医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跨学科学习、病例分析、临床实践、个人汇报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并在医疗场景中体验并理解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学员们在掌握超声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思政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此次初探不仅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思政融入超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教学团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等方式,逐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在超声课堂中的融入,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医德医风的医学人才。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进修医师和住培生未同时进行上机超声检查,因此尚未进行临床实践的评价,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教学效果的变化。未来的教学研究将进一步通过更加客观的方法,例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12]
超声思政教学在医学教育中逐渐被重视并付诸实践。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超声医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本研究通过思政融入超声课程的实践,深入探讨了超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思政融入超声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医学生超声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1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马兴铭, 张李峰, 王竞秋, 等.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26(6): 1013-1015.

3
戴慧, 邢寒棋. 医学影像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 2021(36): 218.

4
梁萍. 小探头背后有大天地:超声医学的世界原来如此广阔[N]. 健康中国, 2021-10-14.

5
岳梅, 袁惠, 彭娟, 等. 课程思政融入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 16(3): 169-172.

6
叶志明, 王骞, 陈伶俐.论教书育人与课程思政之关系[J]. 力学与实践, 2021(5): 744-747.

7
常荷, 杨洋, 黄梦, 等. 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中医药, 2023, 43(4): 118-122.

8
张瑜, 何晓静, 郭大静.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影像学》的实践和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 15(12): 33-36.

9
丁晓东. 专业思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8): 26-28.

10
李亚美, 姜天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功能定位及其协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8): 18-20.

11
佘双好, 王珺颖.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 [J].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2, 2(4): 124-130.

12
陈博旺.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构建与运用 [J]. 职教论坛, 2020(2): 66-69.

文章导航

/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