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三、资料分析
表1 ACR CEUS LI-RADS诊断标准参考表 |
分类 | 诊断标准 |
---|---|
LR-NC | 无法分类(由于图像质量差或图像不完整) |
LR-TIV | 静脉内癌栓 |
LR-1 | 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局灶性脂肪浸润或局部分布不均等良性病变 |
LR-2 | (1)肝内≤10 mm的实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等增强 (2)LR-3类结节随访2年以上无变化 (3)任意大小的非结节样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等增强 |
LR-3 | (1)结节<10 mm,动脉期高增强,无任何类型的廓清 (2)结节≥20 mm,无动脉期高增强,无任何类型的廓清 (3)结节<20 mm,无动脉期高增强,晚期或轻度廓清 (4)结节<20 mm,无动脉期高增强,无任何类型的廓清 |
LR-4 | (1)结节≥10 mm,动脉期高增强,无任何类型的廓清 (2)结节<10 mm,动脉期高增强,晚期或轻度廓清 (3)结节≥20 mm,无动脉期高增强,晚期或轻度廓清 |
LR-5 | 结节≥10 mm,动脉期高增强,晚期或轻度廓清 |
LR-M | 动脉期环状增强,或者早期廓清,或者显著廓清 |
注:ACR CEUS LI-RADS为美国放射学会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表2 WFUMB-EFSUMB肝脏造影指南对常见肝脏肿瘤的诊断标准参考表 |
肝脏肿瘤 | 动脉期 | 门脉期 | 延迟期 |
---|---|---|---|
良性肿瘤 | |||
血管瘤 | 周边非连续结节状增强 | 部分/完全向心性填充 | 部分/完全性高增强 |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高增强,中心向外周 | 高增强 | 高/等增强 |
肝细胞腺瘤 | 完全性高增强 | 高/等增强 | 稍高/等增强 |
局灶性脂肪浸润 | 等增强 | 等增强 | 等增强 |
脓肿 | 周边高增强,中心无增强 | 周边高/等增强,中心无增强 | 周边低增强,中心无增强 |
单纯性囊肿 | 无增强 | 无增强 | 无增强 |
恶性肿瘤 | |||
肝细胞肝癌 | 部分/完全性高增强 | 等/低增强 | 低/无增强 |
胆管细胞癌 | 环状高增强,中央低增强 | 低增强 | 低/无增强 |
转移瘤 | 环状高增强 | 低增强 | 低/无增强 |
注:WFUMB-EFSUMB为世界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 |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超声造影特征
表3 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个/个)] |
特点 | 结果 |
---|---|
动脉期 | |
高增强(非环状或周边非连续性结节样增强) | 62.9(210/334) |
均匀性 | 62.9(132/210) |
不均匀性 | 37.1(78/210) |
环状高增强 | 20.6(69/334) |
周边非连续样结节状增强 | 3.9(13/334) |
等增强 | 6.6(22/334) |
低增强 | 6.0(20/334) |
存在廓清 | 83.8(280/334) |
廓清时间 | |
早期廓清 | 51.1(143/280) |
晚期廓清 | 48.9(137/280) |
廓清程度 | |
轻度廓清 | 94.6(265/280) |
显著廓清 | 5.4(15/280) |
无廓清 | 16.2(54/334) |
二、ACR CEUS LI-RADS标准及WFUMB-EFSUMB标准对病灶的分类情况
表4 ACR CEUS LI-RADS标准及WFUMB-EFSUMB标准对病灶的分类情况[个(%)] |
诊断标准 | 数量 | HCC | 非HCC恶性肿瘤 | 恶性肿瘤 |
---|---|---|---|---|
ACR CEUS LI-RADS | ||||
LR-1 | 17 | 0 | 0 | 0 |
LR-2 | 4 | 0 | 0 | 0 |
LR-3 | 12 | 2(16.7) | 2(16.7) | 4(33.4) |
LR-4 | 25 | 10(40.0) | 0 | 10(40.0) |
LR-5 | 114 | 107(93.9) | 5(4.4) | 112(98.3) |
LR-M | 162 | 40(24.7) | 109(67.3) | 149(92.0) |
WFUMB-EFSUMB | ||||
符合HCC造影特征 | 181 | 134(74.0) | 36(19.9) | 170(93.9) |
注:ACR CEUS LI-RADS为美国放射学会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WFUMB-EFSUMB为世界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HCC为肝细胞癌 |
图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Ⅷ段病灶,大小为35.4 mm×36.8 mm,图a~d为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对比图。图a: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肝Ⅷ段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图b:超声造影动脉期病灶呈整体高增强;图c、d:延迟期,病灶轻度廓清。根据ACR CEUS LI-RADS分类标准,病灶归为LR-5类。WFUMB-EFSUMB肝脏造影指南诊断为肝细胞癌(HCC)。手术病理为HCC,Edmondson-Steiner Ⅰ级 |
图2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Ⅳ段病灶,大小为48.2 mm×35.4 mm,图a~d为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对比图。图a: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肝Ⅳ段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图b:超声造影动脉期病灶呈整体高增强;图c:门脉早期(49 s)病灶出现廓清(早期廓清);图d:延迟期病灶呈轻度廓清。根据ACR CEUS LI-RADS分类标准,病灶归为LR-M类。WFUMB- EFSUMB肝脏造影指南诊断为肝细胞癌(HCC)。手术病理为HCC,Edmondson-Steiner Ⅲ级 |
四、ACR CEUS LI-RADS标准及WFUMB-EFSUMB标准的诊断效能
表5 ACR CUES LI-RADS标准各级类别对肝细胞癌病灶的诊断效能[%(个/个)] |
诊断标准 | 敏感度 | 特异度 | 准确性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
LR-3类 | 1.3(2/160) | 94.3(164/174) | 49.7(166/334) | 16.7(2/12) | 50.9(164/322) |
LR-4类 | 6.3(10/160) | 91.4(159/174) | 50.6(169/334) | 40.0(10/25) | 51.5(159/309) |
LR-5类 | 66.9(107/160) | 96.0(167/174) | 82.0(274/334) | 93.9(107/114) | 75.9(167/220) |
LR-M类 | 25.0(40/160) | 29.9(52/174) | 27.5(92/334) | 24.7(40/162) | 30.2(52/172) |
注:ACR CUES LI-RADS为美国放射学会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表6 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及WFUMB-EFSUMB肝脏超声造影指南标准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对比[%(个/个)] |
诊断标准 | 准确性 | 敏感度 | 特异度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
ACR CEUS LI-RADS LR-5类 | 82.0(274/334) | 66.9(107/160) | 96.0(167/174) | 93.9(107/114) | 75.9(167/220) |
WFUMB–EFSUMB | 78.1(261/334) | 83.8(134/160) | 73.0(127/174) | 74.0(134/181) | 83.0(127/153) |
χ2值 | 1.352 | 25.037 | 38.025 | 17.084 | 2.314 |
P值 | 0.245 | <0.001 | <0.001 | <0.001 | 0.128 |
注:ACR CUES LI-RADS为美国放射学会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WFUMB-EFSUMB标准为世界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 |
表7 ACR CEUS LI-RADS LR-5类和WFUMB-EFSUMB标准联合诊断病灶情况[个(%)] |
诊断结果 | 病灶个数 | 肝细胞癌 | 非肝细胞癌 |
---|---|---|---|
两者均诊断阳性 | 114 | 107(93.9) | 7(6.1) |
两者诊断不一致 | 67 | 27(40.3) | 40(59.7) |
两者均诊断阴性 | 153 | 26(17.0) | 127(83.0) |
注:诊断不一致时,WFUMB-EFSUMB标准诊断阳性,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诊断阴性;两者诊断均阳性与两者诊断不一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8,P<0.001),两者诊断不一致与两者诊断均阴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4,P<0.001),两者诊断均阳性与两者诊断均阴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30,P<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