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表1 孕11~13+6周胎儿头臀长正中矢状切面评分标准细则表 |
结构 | 显示情况 | 得分 |
---|---|---|
头部 | 显示 | 3 |
不显示 | 0 | |
臀部 | 显示 | 3 |
不显示 | 0 | |
上颌骨 | 显示 | 4 |
不显示 | 0 | |
间脑 | 显示 | 3 |
不显示 | 0 | |
下颌骨 | 显示 | 3 |
不显示 | 0 | |
鼻尖和鼻前皮肤 | 显示 | 1 |
不显示 | 0 | |
鼻骨 | 显示 | 1 |
不显示 | 0 | |
菱脑 | 显示 | 1 |
不显示 | 0 | |
侧脑室 | 显示 | -0.5 |
不显示 | 0 | |
生殖器 | 显示 | 1 |
不显示 | 0 | |
合计 | 20 |
注:19~20分为标准,17.5~18.5分为基本标准,≤17分为非标准 |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图像一般情况
二、智能质控模型与不同级别超声医师的质控结果
表2 智能质控模型与不同级别超声医师对胎儿头臀长正中矢状切面超声图像的质控结果对比(张) |
质控方式 | 金标准 | 合计 | ||
---|---|---|---|---|
标准 | 基本标准 | 非标准 | ||
智能质控模型 | ||||
标准 | 802 | 33 | 10 | 845 |
基本标准 | 63 | 222 | 6 | 291 |
非标准 | 0 | 7 | 108 | 115 |
高级超声医师 | ||||
标准 | 819 | 54 | 1 | 874 |
基本标准 | 46 | 208 | 10 | 264 |
非标准 | 0 | 0 | 113 | 113 |
中级超声医师 | ||||
标准 | 738 | 83 | 0 | 821 |
基本标准 | 84 | 124 | 2 | 210 |
非标准 | 43 | 55 | 122 | 220 |
初级超声医师 | ||||
标准 | 651 | 139 | 2 | 792 |
基本标准 | 204 | 115 | 26 | 345 |
非标准 | 10 | 8 | 96 | 114 |
合计 | 865 | 262 | 124 | 1251 |
注:高级超声医师、中级超声医师和初级超声医师的人工质控结果与智能质控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P<0.001;χ2=100.25,P<0.001;χ2=16.88,P<0.001) |
三、智能质控与金标准判断不一致的情况
表3 胎儿头臀长正中矢状切面图像智能质控漏检和误检结构情况统计表(个) |
超声结构 | 漏检 | 误检 |
---|---|---|
鼻骨 | 32 | 6 |
鼻尖和鼻前皮肤 | 26 | 8 |
生殖器 | 25 | 9 |
侧脑室 | 19 | 0 |
菱脑 | 0 | 5 |
间脑 | 2 | 2 |
上颌骨 | 0 | 1 |
下颌骨 | 0 | 0 |
总计 | 104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