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规培医师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员提供进一步的专科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以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1-2]。超声作为一门影像学科,对于规培医师而言,需要在掌握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之前,完成相应的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基础解剖学、声学知识以及大量影像病例和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3-4]。血管超声作为超声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涉及大量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和复杂的频谱分析方法,被规培医师普遍认为是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学习内容
[5]。根据研究者对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超声规培基地)第一年规培医师的调研结果,发现对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血管狭窄诊断困难占46.67%、血管解剖结构不清晰占20%、血流动力学频谱分析困难占33.33%、仪器的血流调节错误占10%;同时,少见及罕见的血管疾病的诊断错误占20%。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血管超声相关的理论课程教学对于规培医师学习和深入掌握血管超声成像技术,进而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传统的血管超声理论课程通常采用大班现场授课的方式进行。然而,这种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人员和空间的限制。近年来,网络教学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网络教学不仅具有避免人员聚集和克服空间限制的优势,而且在时间和人员安排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6]。为了探索血管超声理论教学中网络教学的应用效果,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规培基地进行了对比教学研究,以期通过研究结果和教学反馈情况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