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图1 48岁女性患者,附件区囊实性包块超声图像。图a:肿瘤最大径为71.0 mm;图b: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图c:频谱多普勒示阻力指数为0.51。IOTA简单法则判断包块为恶性;GI-RADS分类为4类;O-RADS分类为5类。病理结果为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
图2 30岁女性患者,附件区囊实性包块超声图像。图a:超声示肿瘤最大径为83.8 mm;图b: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图c:包块内可见多个乳头状实性结构,CDFI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图d:频谱多普勒测得阻力指数为0.36。IOTA简单法则判断包块为恶性;GI-RADS分类为4类;O-RADS分类为5类。病理结果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病理结果
表1 附件区肿瘤病理结果 |
类别 | 个数 | 占比(%) | 类别 | 个数 | 占比(%) |
---|---|---|---|---|---|
恶性 | 138 | 49.8 | 良性 | 139 | 50.2 |
上皮-间叶来源 | 64 | 23.1 | 上皮-间叶来源 | 70 | 25.2 |
浆/黏液性癌 | 22 | 7.9 |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35 | 12.6 |
浆/黏液性腺癌 | 14 | 5.0 | 浆液性囊腺瘤 | 22 | 7.8 |
透明细胞癌 | 11 | 3.9 | 黏液性囊腺瘤 | 12 | 4.4 |
子宫内膜样腺癌 | 4 | 1.4 |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 1 | 0.4 |
浆液性囊腺癌 | 3 | 1.1 | 性索-间质来源 | 5 | 1.8 |
浆液性上皮内癌 | 2 | 0.8 | 纤维瘤 | 4 | 1.4 |
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 1 | 0.4 | 卵泡膜细胞瘤 | 1 | 0.4 |
肾样腺癌 | 1 | 0.4 | 生殖细胞肿瘤 | 28 | 10.2 |
鳞状细胞癌 | 1 | 0.4 |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 26 | 9.4 |
其他 | 5 | 1.8 | 甲状腺肿 | 2 | 0.8 |
性索-间质来源 | 7 | 2.5 | 非赘生性肿瘤 | 36 | 13.0 |
纤维卵泡膜细胞癌 | 1 | 0.4 | 黄体囊肿 | 12 | 4.4 |
颗粒细胞瘤 | 6 | 2.1 | 单纯性囊肿 | 17 | 6.1 |
生殖细胞肿瘤 | 1 | 0.4 | 黄素囊肿 | 6 | 2.1 |
未成熟畸胎瘤 | 1 | 0.4 | 妊娠黄体瘤 | 1 | 0.4 |
转移癌 | 7 | 2.5 | |||
乳腺浸润癌 | 1 | 0.4 | |||
其他 | 6 | 2.1 | |||
原发癌 | 1 | 0.4 | |||
交界性肿瘤 | 44 | 15.9 | |||
其他癌 | 9 | 3.2 | |||
输卵管恶性肿瘤 | 5 | 1.8 |
二、3种分类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
图4 国际卵巢肿瘤分析(IOTA)简单法则、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GI-RADS)、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三者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
表2 IOTA简单法则、GI-RADS分类、O-RADS分类在附件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 |
分类 | 敏感度(%) | 特异度(%) | 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最佳截断值 |
---|---|---|---|---|---|---|
IOTA简单法则 | 99.3 | 87.8 | 0.935(0.902~0.969) | 88.96 | 99.19 | 无 |
GI-RADS分类 | 87.0 | 90.6 | 0.910(0.877~0.943)a | 77.40 | 99.00 | ≥4类 |
O-RADS分类 | 96.4 | 90.6 | 0.980(0.967~0.994)b | 91.21 | 96.18 | ≥4类 |
注:a与IOTA简单法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160),b与IOTA简单法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09,P=0.003),b与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6,P=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