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教育培训

“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下不同医院超声学科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内容分析

  • 张莉 1 ,
  • 郭乡平 2 ,
  • 罗林枝 3 ,
  • 冯雷 4 ,
  • 段丽丽 3 ,
  • 张志凌 5 ,
  • 施敏 5 ,
  • 陈雪琪 1 ,
  • 陈程 1 ,
  • 杨筱 , 1, ,
  • 李建初 , 1,
展开
  • 1.1000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 2.100050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
  • 3.1000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
  • 4.100053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处
  • 5.100007 北京市第六医院功能检查科
通信作者:杨筱,Email:
李建初,Email:

Copy editor: 汪荣

收稿日期: 2024-01-18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6-13

基金资助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委托项目(FW-QYQT2022091301622)

版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本刊为电子期刊,以网刊形式出版。

Analysis of content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learning in ultrasound department of different hospitals under the "verifiable independent study" model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 Li Zhang 1 ,
  • Xiangping Guo 2 ,
  • Linzhi Luo 3 ,
  • Lei Feng 4 ,
  • Lili Duan 3 ,
  • Zhiling Zhang 5 ,
  • Min Shi 5 ,
  • Xueqi Chen 1 ,
  • Cheng Chen 1 ,
  • Xiao Yang , 1, ,
  • Jianchu Li , 1,
Expand
  • 1.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010, China
  •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010, China
  • 3.Beijing Medi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 4.Depart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Beijing Health Commission, Beijing 100053, China
  • 5.Department of Functional Examination, Beijing Sixth Hospital, Beijing 10000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Xiao, Email:
Li Jianchu, Email:

Received date: 2024-01-18

  Online published: 2024-06-13

Copyright

Copyright 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No content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abridg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Please do not use or copy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the journals without permission. All art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摘要

目的

探索在“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下,三级与二级医院的超声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内容的差异。

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40名超声医师,以及北京市第六医院9名超声医师,分别代表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超声学科,开展“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课题研究。由课题组评估师对纳入医师的学习计划制定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估,并依据上报的学习内容和学分认证要求授予相应学分。比较不同医院间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得学分,并分析不同医院之间学习计划构成及实际学习内容构成。

结果

两医院超声医师实际获得学分均可达到≥15学分的标准。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目标学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明显高于北京市第六医院[(18.8±4.6)vs(15.3±0.5),P<0.001]。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主要来源为科研相关学习内容,占比58.43%,包括“发表文章”(45.77%)和“科研项目及课题”(12.66%),而北京市第六医院科研相关目标及实际获得学分占比均为0。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来源主要为各种形式的线上及线下自主学习。“病例回顾学习”为两医院超声医师的重要目标学分来源,但实际获得学分均明显低于目标学分(北京协和医院为0.64 vs 2.24,北京市第六医院为 0 vs 3.72)。

结论

三级与二级医院的超声医师学分均可达标,但三级与二级医院医师在学习计划制定、学习内容构成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更新应充分考虑不同级别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及实际可完成情况。另外,建议在本学分授予方案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学习内容“病例回顾分析”的学分授予难度。

本文引用格式

张莉 , 郭乡平 , 罗林枝 , 冯雷 , 段丽丽 , 张志凌 , 施敏 , 陈雪琪 , 陈程 , 杨筱 , 李建初 . “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下不同医院超声学科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内容分析[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 21(04) : 414 -419 .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4.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ontent for ultrasound physicians in tertiary and secondary hospitals under the "verifiable independent study" model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40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referred to as tertiary hospital) and 9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Beijing Sixth Hospital (referred to as secondary hospital) to conduct a one-year practical study named "verifiable independent study"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pattern research from June 2022 to June 2023. The evaluators from the research team assessed whether the learning plans developed by the participating physicians met the requirements, and awarded corresponding credits based on the reported learning content and accreditation requirements. The target credits and actual credits obtained between the two hospital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mposition of learning plans and actual learning cont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tual credits obtained by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both hospitals met the standard of ≥15 credi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arget credits between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the tertiary hospital and secondary hospital (P>0.05). However, the actual credits obtained by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the tertiary hospita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the secondary hospital [(18.8±4.6) vs (15.3±0.5), P<0.001]. The main source of actual credits for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the tertiary hospital was research-related learning content, accounting for 58.43%, including "article publication" (45.77%) and "research projects and topics" (12.66%),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research-related target and actual credits obtained by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the secondary hospital was 0%. The actual credits obtained by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the secondary hospital mainly came from various forms of online and offline autonomous learning. "Case review learning"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arget credits for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both hospitals, but the actual credits obtaine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arget credits (0.64 vs 2.24 for the tertiary hospital and 0 vs 3.72 for the secondary hospital).

Conclusion

Physicians from both the tertiary and secondary hospitals' can meet the credit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plan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between ultrasound physicians from the two levels of hospitals, indicating that the update of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needs and actual feasibility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levels of hospitals. Additionally, it is recommended to appropriate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awarding credits for the learning content of "case review analysis" based on the current credit awarding scheme.

为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方式,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概念,并于全国范围内开展实践研究课题。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带领下,北京协和医院(三级医院)超声科及北京市第六医院(二级医院)功能检查科组成北京市“可验证自学”课题组,在《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1的基础上,制订北京市《可验证自学课题学分授予办法》,并开展课题实施。课题要求医师依据个人需求及目标,提出个人学习计划并开展学习,学习完成后上报学习内容,课题组评估师对学习内容开展评估,并依据本课题学分授予办法授予医师相应学分。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超声医师在开展“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制定学习计划时的目标学分情况、最终实际学分获取情况、学习计划内容构成及实际学习内容分布情况,以期为“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信息。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及北京市第六医院功能检查科工作的本院超声医师,分别代表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超声学科的超声医师。纳入标准:本科室所有需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排除标准:需担任本课题评估师的医师、尚未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临床博士后、研究生及基地住院医师。

二、课题学分认证流程

医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在本课题设置的学分填报系统中勾选计划的学习内容,系统可自动计算其所设置的目标学分,之后展开学习并上报学习内容。可制定的学习计划及可开展的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参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学术交流或培训”“病例回顾学习”等13种类型,医师完成学习并上传学习凭证后,课题组评估师会依据课题学分认证具体要求(表12,经医院教育处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核,授予其相应学分。个人年度实际获得学分≥15学分,认为学分达标。
表1 “可验证自学”课题学分授予办法
自学计划内容 验证方式 学分
自主参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学术交流或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班、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多学科诊疗、病例讨论会等) 1.参与人需提供:①学术活动内容证明(日程或通知等),要求学术活动时长>1学时;②参加证明;③学习反思(要求有实质性内容,文字反思字数不少于1000字,思维导图、知识点笔记等对字数不做要求)
2.主讲人需提供:①学术活动内容证明(要求同上);②讲课证明
参与人每参加1学时学习时长并提交1份学习反思授予0.5学分,每次学习授予不超过1学分;主讲人每学时授予1学分,每次不超过2学分
自主学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线上课程 1.学习证明(要求学习记录可核实,且累计学习时长>1学时)
2.学习反思(要求同上)
参与人每参加1学时学习时长并提交1份学习反思授予0.5学分,每次学习授予不超过1学分
病例回顾学习 1.病例回顾列表(需包含病例的随访结果,如手术病理或进一步检查报告或临床随访结果)
2.病例反思
每满30个病例授予1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10学分
出版医学著作 已出版的教学专著或教材,并有相应署名或出版社证明 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出版年度内)
发表医学译文 已出版的医学译文书籍,并有相应署名或出版社证明 每1000汉字授予1学分
发表文章 文章发表证明 参照《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1]
科研项目及课题 相关证明 参照《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1]
科技成果获奖 相关证明 参照《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1]
发表科普或专业知识文章(含新媒体、公众号等专业相关平台,非个人账号) 发表证明 每2000字授予1学分,每篇不超过2学分
于公共平台录制医学科普或专业知识视频(非个人账号) 视频证明 每1学时授予1学分,每次不超过2学分
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及阅读专业书刊等,自学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写出综述或笔记 综述或笔记(需注明学习内容及出处),要求>2000字 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学习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区、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自学资料 学习及考核通过记录 参照《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1]
其他与个人岗位胜任力、科室或医院需求相关的知识、能力或技能(如因赴国外交流之需参加外语、口译培训班内容) 1. 学习证明
2. 学习反思
经评估组评估通过者,酌情计1~2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3学分

注:参加可直接授予学分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学分不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可验证自学”所授学分范畴,不予重复计分

三、评估师的认定及评估内容

由于本课题的学习内容初审权利在于课题组评估师,因此,对于课题组评估师设置了具体的纳入标准: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具有高级职称、北京市第六医院功能检查科高年资主治及以上资质,且参加过继续教育带教、授课、学分管理等工作的医师。本研究共有10名评估师,包括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8名主任医师和北京市第六医院功能检查科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每位评估师负责本科室4~5名医师,其主要职责为评估其学习计划制定是否符合要求,学习内容上报是否可授予相应学分。评估师按照专业方向优先分配被评估医师,评估师在学习内容把控时可开展联合评估,即如果因人员分配问题,无法满足评估师与某被评估医师专业方向一致时,若评估师不确定该医师上传的某项学习计划或学习内容是否应被授予学分,可联合与该医师专业方向一致的其他评估师进行联合评估,共同决策是否授予该医师相应学分。

四、不同医院的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得学分标化

在比较不同医院间整体的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得学分的构成时,将学分按照总分15分进行标化。某一类学习内容的标化分定义为该医院全部医师的某项学习内容学分总和/该医院全部医师的所有学习内容学分总和×15。统计比较两医院的超声医师的学习计划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取学分,比较不同医院之间学习计划构成及实际学习内容构成。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不同医院医师的个人学习计划学分目标及实际获得学分均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北京地区超声医师49名,其中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40名、北京市第六医院功能检查科9名;高年资医师(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共计28人(57.1%,28/49),低年资医师(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共计21人(42.9%,21/49)。年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课题研究对象的年资分布情况[例(%)]
不同医院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合计
北京协和医院 4(10.0) 14(35.0) 19(47.5) 3(7.5) 40(100)
北京市第六医院 1(11.1) 2(22.2) 2(22.2) 4(44.4) 9(100)

二、不同医院超声医师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取学分情况

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的超声医师的目标学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15.8)vs(16.3±3.3),P>0.05]。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实际获得学分平均为(18.8±4.6)分,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实际获得学分为(15.3±0.5)分,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医院超声医师实际获得学分均可达到≥15学分的标准(表3)。
表3 不同医院超声医师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取学分情况(
学分 合计(n=49) 北京协和医院(n=40) 北京市第六医院(n=9) t P
目标学分 21.5±14.6 22.6±15.8 16.3±3.3 1.190 0.24
实际获得学分 18.1±4.4 18.8±4.6 15.3±0.5 4.562 <0.001

三、不同医院目标学分构成情况

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的目标学分标化情况显示,北京协和医院的目标学分标化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发表文章”(6.10,40.68%)、“病例回顾学习”(2.24,14.95%)及“自主学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线上课程”(1.95,13.03%)。北京市第六医院的目标学分标化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自主学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线上课程”(5.71,38.08%)、“病例回顾学习”(3.72,24.77%)及“自主参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学术交流或培训”(2.69,17.96%)。北京市第六医院选择“发表文章”作为目标学习计划的为0人,北京协和医院目标学分为“发表文章”的标化分明显高于北京市第六医院(6.10 vs 0,图1)。
图1 不同医院目标学分构成情况

四、不同医院实际获得学分情况

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实际获得学分标化情况显示,北京协和医院的实际获得学分标化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发表文章”(6.86,45.77%)、“自主参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学术交流或培训”(2.14,14.26%)及“科研项目及课题”(1.90,12.66%)。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实际获得学分仅包括三类内容,按标化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主参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学术交流或培训”(7.55,50.34%)、“学习全继委指定的资料”(5.10,34.01%)以及“通过网络、新媒体等自学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2.35,15.65%)。两医院目标学分占比均较高的学习任务“病例回顾学习”,北京协和医院的实际获得学分为0.64(4.27%),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实际获得学分为0(图2)。
图2 不同医院实际获得学分情况
对两个医院的不同年资医师进行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高年资医师和低年资医师的实际授予学分前三位均为“发表文章”“参加科研项目及课题”和“参加学术交流”,两者间无明显差异;北京市第六医院高年资医师和低年资医师的实际授予学分占比较大的均为“参加学术交流”和“学习全继委指定的资料”,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讨论

“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是在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继续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医师学习自主性、学习有效性、学习过程及效果可验证性的一种新型继续医学教育模式3,4,5
本研究选择北京市两个中心的超声学科开展研究,分别代表三级及二级医院的超声学科,探索在“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中医师的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得学分情况。将两个科室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所有医师纳入研究,年资涵盖初级、中级、副高及高级职称,可反映不同医院、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对于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并检验“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是否可以满足不同级别医院和医师的继续教育需求与习惯。
在《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1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制订北京市“可验证自学”课题学分授予办法2,结合目前多样化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及来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涵盖综合能力提升类、临床实践效果改进类及人际沟通促进类学习内容,共设置了13项学习内容,并授予不同的学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中心通过开展学习,所有医师均可达到≥15分的学分达标标准。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平均实际获得学分明显高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这与北京协和医院获得的学习资源更丰富、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更高一致。
在两中心的目标学分分析中,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占比最高的目标学分为“发表文章”,而北京市第六医院选择“发表文章”作为目标学习任务的占比为0。这表明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师,对于科研的需求以及承担的科研压力明显不同6。“自主学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线上课程”和“病例回顾学习”均为两中心的主要目标学习任务,表明线上学习和病例回顾学习是超声医师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在目标学分中,虽然北京协和医院的目标学分(22.6±15.8)高于北京市第六医院的超声医师的目标学分(16.3±3.3),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在北京协和医院的两名医师分别填写了100和72学分的目标学分,而两位医师的实际学分均为20分,因此导致北京协和医院的目标学分平均分增高,标准差明显增大,但两组间总体学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实际情况中,本年度上述两位医师实际所获学分确实已达到了其目标学分,包括同一年度发表中英文文章数篇、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及奖励等,但其在进行实际学习内容填报时,仅填写了20学分,学分已达标便停止填报,因此,实际所学远高于填报数据。这提示我们,一方面,对于目标学分和实际学分分值的对比,在部分情况下并无意义,因实际学分满足达标即可,其与目标学分差值大不代表本年度学习效果差,我们更应关注学分构成的比较。另一方面,学习计划和目标学分的制定可帮助医师在年初进行本年度学习计划的思考,促进年终时医师本人进行总结反思,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师的实际学习能力。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分析表明,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主要学分来源为科研相关,占比58.43%,包括“发表文章”(45.77%)和“科研项目及课题”(12.66%)。这表明对于三级医院而言,文章发表和科研课题申请与执行是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学习内容。其次为“自主参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学术交流或培训”,占比为14.26%,与三级医院充足的学术交流机会相比,该比例明显偏低,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本课题对于参加可直接授予学分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所获学分不可纳入本课题研究的“可验证自学”所授学分范畴。因此,本课题所纳入的学术交流或培训,多为医院举办或科室举办的各项不授予学分的学术活动,且考虑国家继续教育学术活动授予学分的梯度设置1,本课题对于参加学术活动授予的学分相对较低,且要求必须上传学习反思,这可能导致三级医院医师较少选择该项学习内容。
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分析表明,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主要为线上及线下的自主学习,包括“自主参加可提升职业相关能力的学术交流或培训”和“学习全继委指定的资料”,这与现有的继续教育模式学分主要获取方式一致,但与现有模式相比,本模式可纳入的学术交流或培训、线上学习、新媒体自学等范围更加广泛7,医师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结合个人的兴趣开展学习。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取学分不包含发表文章、科研项目及课题等科研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在基层医院,医疗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为医师更加重要的学习内容。对于科研相关学习内容的需求是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市第六医院两中心的目标及实际获得学分构成的主要差异。此外,对于本继教项目而言,与年资相比,所属医院对于医师的学分构成影响更大。
比较目标学分和实际获得学分,发现“病例回顾学习”这一项学习任务的目标学分与实际获得学分的一致性差,两医院的实际学习内容均达不到学习计划设置的目标。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病例回顾学习”的实际获得学分标化分为0.64(4.27%),明显低于目标学分标化分2.24(14.95%);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病例回顾学习”的实际获得学分标化分为0,明显低于目标学分标化分3.72(24.77%)。这可能与本课题“病例回顾学习”学分授予要求的设置有关,每回顾分析30个病例可授予1学分,这对于超声医师而言可能学分授予标准偏高,建议适当降低该学习内容学分授予的难度,以激励医师进行病例回顾分析,使得实际学习内容更贴近其目标学习内容。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仅选择了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市第六医院两个医院的超声医师开展研究,入组人群数量较小,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增加不同级别的医院及不同学科的医师开展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超声医师的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得学分的分值及构成,发现三级医院学习任务中以科研类学习任务为主,而二级医院以学术交流或自主学习类学习任务为主。两中心的所有超声医师均可达标,提示“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学分授予方法在三级及二级医院均具有可行性。另外,建议学习任务“病例回顾分析”的学分授予标准适当放宽,以促进医师的医疗质量改进。

衷心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对本课题给予的设计指导,感谢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及北京市第六医院教育处对本项目给予的实施指导与帮助,感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及北京市第六医院功能检查科全体医师对于本课题的大力支持。

1
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修订稿)[J]. 继续医学教育, 2008, (5): 59-61.

2
“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在超声学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OL].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3): 331-336.

3
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 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octors [EB/OL].

4
赵莎, 张振宇, 邓雪琴, 等. 5G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6): 1-4.

5
宋仙保, 杨爱平, 熊可慧.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探讨[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9, 36(2): 67-70.

6
霍丽蓉, 罗雯, 钟勤, 等. “学院型”三级医院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需求[J]. 继续医学教育, 2015, (5): 38-39.

7
宋雪娇, 郝崴, 魏兵. 应用新媒体手段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1): 48-49.

文章导航

/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