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超声医学质量控制

图片丢失啦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超声医疗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健全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各级超声医疗质控中心的工作交流,探索超声质控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新途径,自2019年开始由姜玉新教授领先,组织全国各省市地区超声医学专家,策划了“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优秀论文征集,为进一步协助全国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大会”的学术交流,进行专题出版。本专题内容包括: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方法、策略以及效果的评估和研究;超声医学质量管理核心指标的解读及应用;各省、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现状与地区间对比分析研究等内容,本专题内容适宜各级医院从事超声医学相关工作的医师。
共找到 85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品管圈在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出率中的应用
    罗辉, 方晔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0): 972-977.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0.007
    摘要 (106) HTML (0) PDF (1124 KB)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检出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超声科于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开展以“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检出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收集2023年5月15日至2023年5月26日50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对7个观察点进行查验,共计查验350个观察点),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检出率的主要原因,确定真因,讨论并制定相应对策,实施拟定对策;收集2023年9月18日至9月29日50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进行效果确认,计算不合格率、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标准化持续实施。收集品管圈实施前(2023年4月1日至4月30日)和品管圈实施后(202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1个月内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患者资料,计算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出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甲状腺结节穿刺检出率的差异。并收集分析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每个月的甲状腺结节穿刺检出率。

    结果

    对策实施后(2023年9月18日至9月29日),不合格率由对策实施前的16.9%(59/350)降至5.71%(20/350),目标达成率为118.1%,进步率达66.1%。品管圈实施后1个月甲状腺结节穿刺检出率为93.1%(121/130),品管圈实施前1个月甲状腺结节穿刺检出率为81.6%(93/114),实施后检出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6,P=0.006)。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每个月的甲状腺结节穿刺检出率分别为94.2%、92.7%、94.9%、93.2%、92.8%。

    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操作流程,可有效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检出率,值得推广借鉴。

  • 2.
    超声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漏误诊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琼, 孙终霞, 张戈, 王敏, 徐子杭, 张佳藤, 蒋天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5): 517-52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5.011
    摘要 (119) HTML (1) PDF (370 KB) (3)
    目的

    分析胰腺占位性病变超声漏误诊原因及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或穿刺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常规超声报告,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病灶分为合格组(包括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完全符合以及超声仅提示“占位”或“建议进一步检查”的病例)、漏诊组(超声未发现胰腺占位,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并进行穿刺或手术的病例)和误诊组(超声诊断胰腺占位,但不符合病理诊断的病例)。收集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合格组与漏诊组、误诊组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病灶部位、超声操作医师年资和病理良恶性的差异。通过对超声科医师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同时建立会诊制度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统计2021年1月至12月超声诊断符合率,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上述措施实施前后(202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差异。

    结果

    纳入48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良性/恶性:99/390,男/女:259/230)。合格组428例,漏诊组26例,误诊组35例。漏诊组患者年龄大于合格组[(65.62±7.52)岁 vs(60.49±12.70)岁],病灶最大径小于合格组[(2.69±1.03)cm vs(3.49±1.74)cm],诊断医师高年资医师占比低于合格组(15/26 vs 342/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43;t=2.316,P=0.021;χ2=7.199,P=0.007);漏诊组与合格组患者性别、病灶部位及病理良恶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漏诊组中18例病灶位于胰头部(其中11例位于钩突部),8例位于体尾部(其中6例位于尾部);5例病灶由于腹腔气体干扰显示不清晰。误诊组与合格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最大径、病理良恶性及诊断医师年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1年1月至12月超声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符合率分别为86.54%、86.96%、94.59%、88.89%、85.71%、68.42%、83.93%、92.86%、86.84%、94.12%、92.86%、93.02%。2021年下半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上半年(89.87% vs 8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超声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有局限性,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病灶部位、医师年资都可能造成漏误诊,可以通过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及完善会诊制度并结合其他检查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 3.
    人工智能超声结合品管圈活动对低年资超声医师甲状腺结节风险评估能力的作用
    杨敬武, 周美君, 陈雨凡, 李素淑, 何燕妮, 崔楠, 刘红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5): 522-52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5.012
    摘要 (113) HTML (1) PDF (427 KB) (4)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超声结合品管圈在低年资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风险评估医疗质量中的效果。

    方法

    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共119个有手术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声像图作为图像资料。利用AI超声结合品管圈活动对2位低年资住院医师(医师1、2)的甲状腺结节风险评估能力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甲状腺结节的征象以高年资医师组识别结果为金标准。活动前、后,2位低年资超声医师均采用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发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甲状腺结节超声指南评估甲状腺结节,并统计活动前、后2名低年资医师对甲状腺超声检查操作的规范性、图像存储合格率及患者对低年资医师的信任度。绘制活动前、后2位医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2位低年资超声医师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2位低年资超声医师在活动前、后对甲状腺结节超声征象的识别准确率的差异。

    结果

    AI超声结合品管圈活动前、后,2名低年资医师对甲状腺结节声像图回声的识别准确率均有提高[医师1:47.90% vs 53.78%,医师2:45.38% vs 5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04),其中医师2在活动前、后对甲状腺结节成分、形态、点状强回声方面的识别准确率均有所提高(69.75% vs 80.67%;58.82% vs 63.87%;52.10% vs 5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21、0.031)。活动前、后2名低年资医师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的曲线下面积明显提高(医师1:0.878 vs 0.921,P=0.036;医师2:0.824 vs 0.883,P=0.001)。此外,低年资医师的甲状腺超声检查操作规范合格率由60%提高至95%,图像存储合格率由50%提高至90%,患者对低年资医师的信任度由70%提高至90%。

    结论

    AI超声结合品管圈活动可全方位、多维度提高低年资超声医师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能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 4.
    中国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及报告质控现状分析
    王益佳, 周青, 曹省, 袁芳洁, 周妍, 张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57-66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3
    摘要 (400) HTML (17) PDF (1171 KB) (41)
    目的

    通过调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标准及报告模板,旨在获取中国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经胸超声心动图存图及报告质量控制的真实现状,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指引。

    方法

    2023年10月,心脏亚专业超声质量控制工作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及报告质量控制问卷调查,分析全国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不同超声模式检查现况。

    结果

    调研发现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率超过80%的二维切面包括心尖四腔心切面(98.97%)、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98.65%)、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96.66%)、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87.96%)、心尖五腔心切面(87.19%)、胸骨旁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83.63%)。彩色多普勒超声包括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前向血流及频谱(94.45%)、心尖四腔心切面三尖瓣反流及反流频谱(92.55%)、心尖五腔心切面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及频谱(89.50%)、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反流及反流频谱(87.77%)、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肺动脉瓣前向血流及频谱(86.26%)、心尖五腔心切面主动脉瓣反流及反流频谱(85.36%)、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85.07%)、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83.63%),可基本满足显示心脏腔室结构及各瓣膜血流动力学评估的要求。组织多普勒存图率二尖瓣环间隔壁、二尖瓣环侧壁、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分别为84.40%、64.75%、25.91%。反映出部分超声医师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未引起足够重视。对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及报告最多的建议是缺乏不同心脏疾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存图及报告标准,且需规范化培训。

    结论

    大规模调研为心脏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心脏亚专业超声质量控制组将从硬件设备、人才培训、心脏单病种质控及结构化报告模板等多方面同步开展工作。

  • 5.
    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周易, 张红梅, 尹立雪, 杨浩, 付培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64-67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4
    摘要 (219) HTML (5) PDF (1020 KB) (26)
    目的

    揭示2020—2022年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关键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

    方法

    基于四川省医疗质控数据上报平台,收集并分析2020—2022年期间四川省21个市州超声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结构、过程、结果质量分析指标的差异。

    结果

    2020—2022年四川省省域各市州三级专科医院医患比逐年下降[(1.75±0.93)人/万人次vs (1.59±0.55)人/万人次vs (1.49±0.56)人/万人次],超声医师月均工作量均逐年增加[(770.42±258.30)人/人次vs (965.73±323.52)人/人次vs (974.75±335.51)人/人次],超声诊断符合率逐年提高[(0.79±0.20)% vs (0.95±0.04)% vs (0.96±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11,P=0.020;F=3.74,P=0.040;F=7.39,P<0.001);三级综合、二级综合和二级专科医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市州三级综合医院住院超声检查48 h内完成率逐年提高[1.00(0.98,1.00)% vs 1.00(0.99,1.00)% vs 1.00(0.97,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6.73,P=0.035);三级专科、二级综合、二级专科医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逐年比较,2020年四川省21个市州13个核心超声质控指标中医患比、医师月均工作量、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诊断符合率4个超声质控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1年医患比、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诊断符合率3个超声质控指标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2年仅超声诊断符合率1个超声质控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差异指标逐年减少。

    结论

    2020—2022年四川省不同市州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指标不断趋同,关键指标持续提升改进。

  • 6.
    安徽省超声产前筛查切面图像质量现状调查情况及分析
    顾莉莉, 姜凡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71-67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5
    摘要 (198) HTML (4) PDF (814 KB) (34)
    目的

    调查安徽省超声产前筛查切面标准率及完整率基本情况,分析促进超声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标准化、同质化的措施。

    方法

    安徽省内各产前筛查和(或)产前诊断医疗机构超声医学科于2024年4月在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助手云平台上传2023年3月的筛查病例(包括至少2例早孕期、5例中孕期筛查病例),依据2022版超声产前筛查指南、产科超声规范化培训考核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对66家医院上传的图像进行智慧质控,质控内容包括:切面标准率、完整率,单切面得分,切面扣分项。

    结果

    早孕期产前筛查病例共185例,缺失病例数91例,平均得分80.38分,切面标准率、完整率分别为40.7%、50.8%;得分较高切面分别是经侧脑室横切面(63.8%,118/185)和颈项透明层测量切面(58.9%,109/185),得分较低切面分别为脐带腹壁入口横切面(27.0%,50/185)和胎儿正中矢状切面(13.0%,24/185),漏检最多的是脐带腹壁入口横切面(71.9%,133/185)。中孕期产前筛查病例共373例,缺失病例数265例,平均得分85.38分,切面标准率、完整率分别为54.6%、29.0%;得分较高切面分别是胫腓骨长轴切面(85.8%,320/373)和上唇冠状切面(84.2%,314/373),得分较低切面分别为三血管气管切面(66.2%,247/373)和肱骨长轴切面(65.4%,244/373),漏检最多的是双肾水平横切面(16.1%,60/373)。

    结论

    安徽省超声产前筛查切面标准率和完整率低是省内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产前超声检查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增加检查前后的质量控制是有必要的。

  • 7.
    河北省超声医学质量管理与控制现状分析
    王晓娜, 张宁, 宋伟, 杨明, 李丽, 薛红元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75-68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6
    摘要 (224) HTML (4) PDF (809 KB) (20)
    目的

    分析河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现状及各地区差异,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方法

    2022年河北省共有402家设有超声医学专业的医疗机构参与质控网络平台的数据上报,上报数据包括《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提到的12个超声质控指标:超声医师日均工作量、超声仪器质检率、住院超声检查48 h内完成率、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完成率、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乳腺病变超声报告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率、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筛查中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的检出率、超声诊断符合率、乳腺占位超声诊断准确率、颈动脉狭窄(≥50%)超声诊断符合率、超声介入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全省地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全省超声医师日均工作量低于全国均值水平(23.50人次vs 29.99人次),其中唐山市最高(30.11人次),邯郸市最低(17.98人次),8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全省超声仪器质检率平均值接近全国均值水平(97.13% vs 97.14%),其中沧州市、衡水市、秦皇岛市均达100%,3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唐山市最低为87.04%。(3)全省住院超声检查48 h内完成率均值水平稍高于全国均值水平(93.22% vs 93.07%),衡水市最高为99.93%,张家口市最低为79.19%,3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全省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完成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96.87% vs 97.33%),其中衡水市、秦皇岛市最高为100%,沧州市最低为87.63%,4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全省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平均值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37% vs 99.11%),其中秦皇岛市最高为99.91%,承德市最低为95.75%,4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全省乳腺病变超声报告进行BI-RADS分类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75.34% vs 83.95%),其中秦皇岛市最高为98.59%,石家庄市最低为57.03%,5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全省各医疗机构超声阳性率稍高于全国均值水平(75.37% vs 74.42%),其中秦皇岛市阳性率最高为87.83%,邢台市阳性率最低为68.60%,6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全省各医疗机构超声筛查中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检出率稍低于全国均值水平(0.04% vs 0.06%),其中廊坊市阳性率最高为0.09%,邢台市阳性率最低为0.01%,5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全省各医疗机构超声诊断符合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86.75% vs 87.78%),其中承德市最高为94.40%,邯郸市最低为71.59%,4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全省各医疗机构乳腺占位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全国均值水平(85.96% vs 82.49%),其中承德市最高为91.98%,邯郸市最低为81.95%,5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全省各医疗机构颈动脉狭窄(≥50%)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全国均值水平(91.84% vs 83.76%),其中邯郸市最高为97.75%,廊坊市最低为85.39%,7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全省各医疗机构超声介入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0.20% vs 0.41%),其中承德市最高为1.15%,秦皇岛市最低为0.03%,6个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结论

    通过质控网络平台数据发现河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现状及各地区差异,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解决问题,可进一步提升全省超声专业水平。

  • 8.
    海南省二级与三级医院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指标分析
    张亚庆, 黄旴宁, 许珊珊, 刘小蓝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81-68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7
    摘要 (159) HTML (2) PDF (865 KB) (13)
    目的

    了解海南省二、三级医院超声医学科质量控制指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状,为超声诊断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

    方法

    海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于2024年1月收集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海南省46家二、三级医院(其中二级医院21家,三级医院25家)超声诊断专业质控指标数据,包括结构质量分析指标(超声医师月均工作量、超声仪器质检率、超声科医患比、超声医师数与诊断仪数比)、过程质量分析指标[住院超声检查48 h内完成率、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完成率、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乳腺病变超声报告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率]和结果质量分析指标(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筛查中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的检出率、超声诊断符合率、乳腺占位超声诊断准确率)。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结构质量分析指标方面,三级医院超声医师月均工作量明显大于二级医院[795.75(551.86,972.45)人次/月vs 461.63(347.00,597.23)人次/月],三级医院医患比较二级医院低[1.04(0.86,1.51)人/万人次vs 1.80(1.39,2.40)人/万人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35.00、134.50,P均=0.005);超声仪器质检率及超声医师数与诊断仪数比二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过程质量分析指标方面,三级医院超声危急值10 min内通报率、乳腺病变超声报告进行BI-RADS分类率高于二级医院[100(100,100)% vs 100(100,100)%;99.46(97.30,100)% vs 95.06(88.88,99.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12.50、130.50,P=0.024、0.003);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和住院超声检查48 h内完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质量分析指标方面,三级医院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诊断符合率、乳腺占位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筛查中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的检出率均高于二级医院[76.75(65.51,81.96)% vs 64.86(54.30,72.21)%;92.08(88.84,94.34)% vs 85.30(83.20,90.44)%;86.29(79.03,92.07)% vs 79.63(76.12,85.00)%;0.03(0.00,0.08)% vs 0.00(0.0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153.00、116.50、103.00、109.00,P=0.016、0.009、0.046、0.004);二、三级医院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省二、三级医院超声医学科多项质量控制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海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基于海南省二、三级医院超声科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二级医院较三级医院超声诊断符合率低的现状,将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程序、标准和计划,规范开展质量控制与改进工作,以实现海南省超声医学专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

  •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与未来
    田霞, 穆玉明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86-69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8
    摘要 (135) HTML (5) PDF (1261 KB) (13)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技术日益受到患者欢迎,成为广大基层医院全面进行体检、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之一。新疆地区作为地域广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边疆区域,其医疗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使得新疆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具有独特性和挑战性。针对目前新疆地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超声人员构成比、质控数据填报不规范等。为了顺应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使超声医学被广泛应用这一趋势,新疆地区将进一步加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疆地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为推动新疆地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 10.
    北京市海淀区医疗机构甲状腺超声检查及TIRADS分类基线调查
    刘畅, 蒋洁, 胥雪冬, 崔立刚, 王淑敏, 陈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93-697.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9
    摘要 (121) HTML (0) PDF (964 KB) (15)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医疗机构甲状腺超声检查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使用情况进行基线调查,探讨推广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的中国指南(C-TIRADS)分类使用对甲状腺超声诊断质量提升的可行性。

    方法

    2023年7月13日至7月20日采用线上问卷方式,以北京市海淀区各医疗机构超声科为调查对象,对甲状腺超声检查一般情况、超声报告TIRADS分类使用情况及甲状腺超声检查报告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本次调查共计回收问卷105份,去除无效问卷后,最终纳入有效问卷共91份。91家医疗机构中,共有70家(76.9%)医疗机构常规开展甲状腺超声检查,包括三级和二级医院各12家以及一级医院46家。在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医疗机构中,12.9%(9/70)的医疗机构常规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相关介入操作(包括穿刺活检)技术,且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完成,二级医院中仅有1家医院开展,一级医院均未开展。共有35家(50.0%)医疗机构在超声报告中使用了TIRADS分类系统,其中22家(62.9%)使用C-TIRADS、11家(31.4%)使用美国放射学会TIRADS、2家(5.7%)使用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其他分类系统未有使用。甲状腺结节超声平均报告阳性率为73.1%,平均诊断符合率为85.3%。

    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目前C-TIRADS使用覆盖率仍有提升空间,海淀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将持续加强甲状腺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工作,推广C-TIRADS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提高诊断符合率。

  • 11.
    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实践探讨
    吴禾禾, 马春亮, 常青, 陈宇, 牛丽娟, 王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98-70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10
    摘要 (174) HTML (1) PDF (779 KB) (8)
    目的

    探讨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结合效果。

    方法

    纳入2022年至2023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在培学员1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小组,开展规范报告书写、标准切面教学、临床工作中实时质量控制、病例追随及阶段性总结评价等多项质量控制管理措施,通过上机操作、超声诊断及报告书写模拟考核及无记名问卷调查评价效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学员考核成绩的差异。

    结果

    质量控制方案实施后学员上机操作和超声诊断及报告书写评分均较实施前提高[88.25(84.25,91.25)分vs 82.50(77.50,85.75)分;86.00(82.75,92.50) vs 81.50(76.13,84.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118、-2.005,P=0.034、0.045)。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员报告规范性、操作标准度、临床思维能力、诊断准确性及综合工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操作标准度提升最为明显。

    结论

    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提高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操作、诊断和报告书写能力。

  • 12.
    西藏自治区超声医学专业质量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
    德央, 尼玛玉珍, 苏娜, 普布次仁, 拉姆次仁, 嘎措, 格桑德吉, 姜玉新, 李建初, 王红燕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3): 327-33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3.012
    摘要 (112) HTML (0) PDF (298 KB) (3)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各级超声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探讨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面临的问题。

    方法

    2022年1至12月西藏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在援藏医疗团队协助下对西藏自治区87所超声医疗机构超声诊断基线情况及质量指标相关数据展开调查,并对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

    结果

    调查显示,西藏自治区超声医疗机构以二级医院为主(78%,68/87),三级医院数量少,仅占22%(19/87),区域内高等级医院分布不均;西藏自治区二级和三级医院超声医师配比明显不足,以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居多(71%,273/387),副高级以上职称超声医师匮乏,仅占9%(33/387);全区在岗医师梯队技术力量薄弱,对超声危急值认识不足,上报数量少(三级医院802例,二级医院610例)。

    结论

    基于西藏自治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超声医学专业质量控制存在差异,遵照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指南要求,制订质量管理控制和改进方案,逐步建立健全西藏自治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体系,提升西藏自治区超声医疗服务水平。

  • 13.
    基于2020至2021年安徽省哨所医院质量控制数据探讨超声诊断符合率影响指标
    王佳佳, 王丽丽, 彭梅, 姜凡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1): 63-6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1.010
    摘要 (164) HTML (0) PDF (320 KB) (6)
    目的

    探讨影响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因素。

    方法

    分析2020至2021年度安徽省哨所医院中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人员梯队以及哨所医院上传的超声质量控制指标和安徽省超声质量控制中心开展的质量控制线上专题培训情况。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与2020年相比,2021年安徽省二级、三级哨所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人数均明显上升[194(20.00%) vs 128(15.67%);336(27.18%) vs 249(23.71%)]。(2)2020至2021年安徽省二级、三级哨所医院超声诊断符合率均呈上升趋势,以三级哨所医院超声诊断符合率上升明显[86.65%(1586/1830)vs 83.01%(1519/1830)]。(3)2020、2021年安徽省二、三级哨所医院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均超过90%;与2020年相比,2021年安徽省二级哨所医院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明显上升[99.40%(2326/2340) vs 93.93%(2198/2340)]。与2020年相比,2021年安徽省二级哨所医院超声仪器质量检测合格率明显上升[96.39%(321/333)vs 93.09%(310/333)]。(4)2021年安徽省质量控制专题培训次数较2020年度明显增多(53次vs 22次)。(5)2020至2021年安徽省二级哨所医院乳腺报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使用率由69.15%(1618/2340)上升至82.44%(1929/2340);乳腺肿块超声诊断准确率由71.67%(1677/2340)上升至75.30%(1762/2340)。三级哨所医院乳腺报告BI-RADS分类使用率由89.62%(1640/1830)上升至93.88%(1718/1830);乳腺肿块超声诊断准确率由78.14%(1430/1830)上升至81.58%(1493/1830)。

    结论

    超声诊断符合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通过专题培训增进超声医师业务水平,提高乳腺病变规范化诊断,是提升超声诊断符合率的重要因素。

  • 14.
    PDCA在持续改进超声危急值管理制度中的价值
    陈舜, 薛恩生, 叶琴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 (09): 974-97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9.013
    摘要 (217) HTML (32) PDF (522 KB) (1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持续改进超声危急值管理制度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在实施PDCA管理前(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超声危急值的检查、登记、随访以及质量控制等资料,并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实施PDCA管理前后超声危急值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实施PDCA管理前超声危急值上报例数为41例,实施PDCA管理后超声危急值上报例数为21例。实施PDCA管理前后,超声危急值通报率均为100%;超声危急值上报准确率、超声危急值报告及时率、超声危急值及时随访率分别由63.41%(26/41)、30.77%(8/26)、19.23%(5/26)提高至90.48%(19/21)、89.47%(17/19)、57.89%(11/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0、15.322、7.162,P=0.024、<0.001、=0.007);超声危急值报告合格率、超声危急值诊断符合率、超声危急值纸质版及时登记率亦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PDCA有助于不断健全超声科危急值管理制度,持续提高超声危急值报告的质量和效率。

  • 15.
    标准切面质量控制在Ⅲ级产科超声检查胎儿结构异常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刘会, 郑宇觐, 郭丹丹, 张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 (03): 337-34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3.014
    摘要 (249) HTML (4) PDF (757 KB) (9)
    目的

    探讨超声标准切面质量控制在胎儿结构异常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Ⅲ级产科超声检查的4742例孕妇的资料,以开展标准切面质量控制的时间为分界点(2019年10月),将纳入病例分为质量控制前组(B-QC组)和质量控制后组(A-QC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胎儿头颅、胸部、腹部、四肢及附属物的36个标准切面。计算每名孕妇图片存留数目,如图片清晰、切面完整正确则定义为标准切面符合。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标准切面符合率、胎儿结构异常检出率及漏误诊率有无差别。

    结果

    B-QC组平均每名孕妇留存超声图像47张,标准切面符合率平均为73%;A-QC组平均每名孕妇留存超声图像89张,标准切面符合率平均为89%。其中4个标准切面(左足底切面、右足底切面、膈肌冠状切面、双肾横切面)A-QC组较B-QC组检出率明显提高(84.5% vs 11.0%、84.5% vs 11.0%、91.0% vs 20.5%、92.5% vs 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31、124.831、201.475、164.582;P均<0.001)。A-QC组胎儿双眼球水平横切面、鼻唇冠状切面、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符合率较B-QC组明显提高(89.0% vs 53.5%,100% vs 89.0%,94.0% vs 7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3、23.280、24.355;P均<0.001)。A-QC组左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胎心率测量切面的符合率较B-QC组明显提高(93.0% vs 84.0%,86.5% vs 61.0%,92.0% vs 53.5%,95.0% vs 3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59、33.588、74.769、154.044;P均<0.001)。A-QC组超声阳性检出率、胎儿结构异常检出率较B-QC组明显提高(15.7% vs 13.3%,1.3% vs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7.571,P均=0.006),漏、误诊率较B-QC组降低(0.8% vs 0.9%,0.2% vs 0.3%),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6、0.269,P=0.604、0.282)。

    结论

    超声标准切面质量控制通过标准化图片留存和评估,促进了Ⅲ级产科超声检查规范化,提高了超声阳性检出率和胎儿结构异常检出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必要依据。

  • 16.
    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武玺宁, 张培培, 齐振红, 张璟, 赵瑞娜, 孟华, 李建初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 (07): 701-70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7.006
    摘要 (287) HTML (7) PDF (799 KB) (22)
    目的

    评价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提高诊断质量的措施。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诊断为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以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为指标评价超声诊断质量。

    结果

    有完整术前超声报告的腹膜后神经鞘瘤共21例,均为单发,1例(4.8%)超声检查漏诊。超声诊断的20例中,最大直径为(6.7±3.6)cm,16例(80.0%)位于腹部腹膜后,4例(20.0%)位于盆腔腹膜后;14例(70.0%)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囊实性肿物,6例(30.0%)表现为低回声的实性肿物。20例超声报告中,17例(85.0%)定位诊断符合,3例(15.0%)定位诊断不符合。2例(10.0%)定性诊断符合,18例(90.0%)定性诊断不符合。

    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高。腹膜后神经鞘瘤缺乏典型超声声像图特征,超声医师应熟悉解剖并重视病史采集,进一步提高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 17.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的质量控制
    钟露, 曹省, 宋宏宁, 陈金玲, 周青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 (07): 705-71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7.007
    摘要 (399) HTML (13) PDF (1028 KB) (27)
    目的

    总结二尖瓣反流(MR)定量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行MR评估患者的图像序列,共计196例患者,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107例患者为质量控制前组,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期间89例MR患者为质量控制后组。依据2017年版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将MR程度分为4个等级(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组)。统计各分级组内4项定量参数所属分级与反流程度的不一致性,包括缩流颈宽度(VCW)、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反流容积(RVol)和反流分数(RF),不一致性分为完全一致(4项参数均一致)、低不一致(1项参数不一致)、中不一致(2项参数不一致)和高不一致(3项参数不一致)。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分级组间及质量控制前后的不一致性的差异。随机抽取10例患者,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重复性检验。

    结果

    196例患者MR分级:轻度31例、中度35例、中-重度51例、重度79例。各组间,重度MR患者组出现完全一致的比例最高(轻度vs中度vs中-重度vs重度:16.13% vs 14.29% vs 0% vs 68.35%,χ2=79.734,P<0.001),中度MR患者组出现低不一致的比例最高(轻度vs中度vs中-重度vs重度:51.61% vs 62.86% vs 41.18% vs 18.99%,χ2=24.012,P<0.001),中-重度MR患者组出现中不一致的比例最高(轻度vs中度vs中-重度vs重度:29.03% vs 17.14% vs 45.10% vs 10.13%,χ2=22.427,P<0.001)。中-重度MR患者组出现高不一致的比例最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质量控制前组相比,质量控制后组不完全一致比例明显降低(58.43% vs 74.77%,χ2=5.899,P=0.015)。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重复性较好,ICC均>0.9。

    结论

    在MR定量评估过程中,重度组MR程度一致性较其他组高,且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不一致性。因此,针对MR定量评估的质量控制需加以普及及重视。

  • 18.
    基于CT-超声对照的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漏诊状况分析:一项单中心横断面质量控制调查报告
    吕衡, 董理聪, 谢海琴, 赵卓非, 刘俐, 孙德胜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 (07): 712-71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7.008
    摘要 (262) HTML (2) PDF (674 KB) (13)
    目的

    评估CT-超声对照作为超声检查质量控制方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漏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通过CT-超声对照,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CT提示局灶性病变的最大径,将病例分为≤1.0 cm、1.1~2.0 cm及>2.0 cm 3组。分析病灶部位和最大径,将匹配结果分类为“轻度不一致(≤1.0 cm)”“中度不一致(1.1~2.0 cm)”“重度不一致(>2.0 cm)”及“可能一致”,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记录根据CT和超声报告的时间顺序分为“事前质控”(CT报告时间早于超声报告)和“事后质控”(CT报告时间晚于超声报告),并统计每类记录的数量。对“重度不一致”的记录进行核查,再进行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反馈。

    结果

    在2397例CT-超声配对的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总不一致率为24.53%(588/2397)。其中,≤1.0 cm组不一致率最高(42.62%,430/1009),>2.0 cm组不一致率最低(7.66%,49/640)。不一致类别的比例:“轻度不一致”“中度不一致”和“重度不一致”比例分别为17.94%(430/2397)、4.55%(109/2397)和2.04%(49/2397)。“重度不一致”的病例主要集中在肝左外叶近包膜处和肝右叶近膈顶处。在所有不一致病例中,47.96%(282/588)为“事前质控”。

    结论

    CT-超声对照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实用的质量控制策略,用以改善超声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漏诊现况。

  • 19.
    PDCA循环法在超声浅表器官亚专科建设中的应用
    张丽丽, 陈莉, 余美琴, 聂小艳, 王婧玲, 刘婷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 (07): 717-72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7.009
    摘要 (295) HTML (8) PDF (667 KB) (2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超声浅表器官亚专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7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甲状腺及乳腺结节超声图像及签发报告各50份(共100份),对其进行审阅及评分(≥85分为甲类病例,80~84分为乙类病例,<80分为丙类病例)。2018年6月开始采用PDCA循环法对甲状腺及乳腺结节超声图像存储及签发报告进行医疗质量改进,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6月甲状腺及乳腺结节超声图像及签发报告各50份(共100份),对其进行审阅及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甲状腺及乳腺结节超声图像及签发报告评分的差异。

    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后,甲状腺及乳腺结节超声图像及签发报告评分高于实施前[(90.87±4.11)分vs(75.84±8.69)分],平均差值为15.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35,P<0.001)。

    结论

    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甲状腺及乳腺结节超声图像存储及报告书写质量,有助于浅表器官超声医疗质量提高,在超声浅表器官亚专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
    品管圈在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中的应用
    方晔, 谢晓红, 罗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 (07): 722-727.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3.07.010
    摘要 (210) HTML (8) PDF (928 KB)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超声科于2022年4月至9月开展以“多学科联合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收集2022年4月11日至2022年4月22日内60例前列腺穿刺操作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响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的主要原因,讨论并制订相应对策,实施拟定对策;收集2022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14日内60例前列腺穿刺操作患者的资料进行效果确认,计算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标准化持续实施。收集品管圈实施前(202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和品管圈实施后(2022年10月1至10月30日)1个月内前列腺穿刺患者资料,计算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穿刺病理确诊前列腺癌例数与穿刺总例数之比),采用χ2检验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对策实施后,目标达成率为107.3%,进步率达65.3%。品管圈实施后1个月内穿刺总例数为141例,其中穿刺病理确诊前列腺癌例数为76例,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为53.9%,品管圈实施前1个月内穿刺总例数为154例,其中穿刺病理确诊前列腺癌42例,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为27.3%,品管圈实施后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46,P<0.001)。

    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前列腺穿刺操作流程,有效提高了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