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学科分类

    Loading ...

    发表年度

    Loading ...

    文献类型

    Loading ...

    期刊

    Loading ...
  • 文献
  • 视频
共找到 2137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Morrow术后迟发性室间隔穿孔一例
    熊莉, 王斌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88-19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16
  • 2.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和随访膀胱髓外浆细胞瘤一例
    时佳宏, 简悦, 郭瞳, 云烨, 潘奇正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85-187.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15
  • 3.
    抗NMDAR 脑炎患者多发卵巢囊肿超声误诊分析一例
    张莉, 刘真真, 李春颖, 孔雨佳, 戴晴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82-18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14
  • 4.
    床旁超声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进展
    缪雨杉, 金钧, 韦瑶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78-18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13
  • 5.
    动脉粥样硬化性下肢动脉病变血管超声评估进展及相关影响因素
    解晓谱, 邓彦东, 贾凌云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73-177.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12
  • 6.
    超声图像异质性对超声影像组学临床应用的影响与对策
    林守智, 许尔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67-17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11
  • 7.
    远程及全自动超声机器人临床应用新进展
    胡馨元, 官昕, 孙逸康, 徐辉雄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62-16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10
  • 8.
    基于LightGBM 算法构建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剂量预测模型
    王昕玥, 袁亚, 束华, 曹琨芃, 叶新华, 李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53-16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9
    摘要 (69) HTML (0) PDF (1816 KB) (3)

    目的

    基于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算法,构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剂量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4 年12 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确诊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且接受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的患者84 例。根据凝血酶使用的不同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500 IU)30 例、中剂量组(≥500 IU 且<1000 IU)36 例和高剂量组(≥1000 IU)18 例。按8:2 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集67 例,验证集17 例。基于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特征变量,建立Logistic 凝血酶剂量预测模型。基于LightGBM 算法的贡献度筛选特征变量,构建LightGBM 凝血酶剂量预测模型。模型性能通过总体准确率、微平均曲线下面积(AUC)、召回率、F1 分数等指标进行评估,并通过ROC曲线进行模型效能分析。

    结果

    基于Logistic 算法的凝血酶剂量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微平均准确率为0.677,微平均AUC 为0.744(95% CI:0.674 ~0.815);在验证集中的微平均准确率为0.686,微平均AUC 为0.758(95%CI:0.624 ~0.891)。基于LightGBM 算法构建的凝血酶剂量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微平均准确率为0.930,微平均AUC 为0.975(95%CI:0.955 ~0.995),微平均召回率为92.5%,微平均F1 分数为0.899;在验证集中的微平均准确率为0.804,微平均AUC 为0.872(95%CI:0.766 ~0.978),微平均召回率为76.5%,微平均F1 分数为0.722。

    结论

    基于LightGBM算法构建的凝血酶剂量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凝血酶的使用剂量,为实现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 9.
    右心室长轴应变在长期随访法洛四联症术后患儿右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
    李静雅, 薛丽, 李姗姗, 邓雅文, 孙妍, 马宁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46-15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8
    摘要 (54) HTML (1) PDF (1314 KB) (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长期动态评价法洛四联症术后(rTOF)患者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探讨右心室长轴应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23 年7 月至2024 年9 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复诊的22 例rTOF 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11.9±2.5)岁,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1 年。获得患者心腔径线及反流情况,并分析右心功能参数,包括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右心室游离壁长轴应变(FWLS)、室间隔长轴应变(SLS)、整体长轴应变(GLS)等参数。并回顾该组患者5 年前(中位随访时间为5 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前后两次的形态及功能参数比较。为两组资料分别匹配相近体表面积、同性别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分析两个随访时间点的rTOF 患者与对照组的右心形态及功能参数。

    结果

    两个随访时间点的rTOF 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表现为右心室增大、形态失常,肺动脉正向流速增快,TAPSE、FAC 及长轴应变各参数(FWLS、SLS、GL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5)。两个随访时间点22 例患者中分别有50.0%(11/22,中位随访时间5 年)、59.1%(13/22,中位随访时间11 年)存在中度及重度的肺动脉反流。两个随访时间点(中位随访时间11 年 vs 中位随访时间5 年)的rTOF 患者资料进行比较,TAPSE (0.23±0.04 vs 0.25±0.05)、FAC [(27.46±5.75)% vs (28.03±6.61)%] 、FWLS [(-19.00±4.23)% vs (-20.47±5.49)%]均未出现进行性减低,但SLS[(-17.79±3.46)% vs(-20.82±4.30)%,P<0.05]、GLS[(-18.39±3.68)% vs (-20.65±4.61)%,P<0.05]出现进行性减低。

    结论

    在rTOF 患者术后较长时间的随访过程中,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瓣反流所致的右心容量负荷过重持续存在,右心功能参数均低于健康儿童,右心室长轴应变的部分参数可提示右心室功能的持续变化。

  • 10.
    缩窄性心包炎超声心动图漏诊分析
    谭焜月, 郭静, 赵正凯, 蔡秋艺, 王淑珍, 高小强, 熊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39-14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7
    摘要 (69) HTML (1) PDF (1445 KB) (2)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 年1 月至2024 年12 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共92 例。所有患者均最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明确。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CT 检查,其中82 例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缩窄性心包炎(超声诊断组),10 例首次检查漏诊(超声漏诊组)。对比分析2 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

    与超声诊断组比较,漏诊组患者病程较短[9.00(11.00)个月 vs 2.50(7.90)个月,P<0.05]。超声诊断组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合并肝静脉扩张(31.7%,26/82)、腹腔积液(54.9%,45/82)及胸腔积液(73.2%,60/8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超声诊断组比较,漏诊组心脏形态改变较不明显。超声诊断组与漏诊组的左心房前后径[41.00(8.30)mm vs 37.50(4.30)mm,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50(4.00)mm vs 45.50(4.30)mm,P<0.05]、右心房横径[41.00(7.00)mm vs 36.50(9.00)mm,P<0.05]、右房室角[(80.71±30.55)°vs(106.50±35.87)°,P<0.05]、心尖球形指数[69.00(29.00) vs 84.00(25.00),P<0.05]及左心室质量指数 [(69.79±15.91)g/m2vs(84.51±13.53)g/m2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组患者心包均增厚,但漏诊组不合并心包钙化。超声诊断组与漏诊组行心包剥脱术后围术期死亡率[(3.7%,3/82)vs (0,0/10),P>0.05]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临床实践中存在漏诊。漏诊病例多为病程早期患者,这部分患者虽有心包增厚,但无心包钙化,同时心脏形态改变不明显,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结合患者病史特征进行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比单一依赖超声心动图更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

  • 11.
    超声医学科在中国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中实施的现况调查
    王昭珏, 朱庆莉, 李文波, 杨红, 钱家鸣, 李建初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31-13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6
    摘要 (52) HTML (2) PDF (1136 KB) (2)

    目的

    评估超声医学科在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IBD-MDT)中的参与现状、临床价值和开展障碍,为IBD-MDT 中肠道超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问卷调查研究,基于在线问卷平台(问卷星)于2024 年11 月1 日至2024 年12 月1 日开展。分析我国各医疗中心超声医师参与IBD-MDT 的方式、人员组成、工作模式以及在诊疗中的实际价值及进一步开展的主要障碍。

    结果

    共90 个开展IBD-MDT 的医疗中心,201 名调查者参与此次问卷调查。47.8%(43/90)的IBDMDT 医疗中心有超声医师参与,其中包含3 家非三甲医院。是否有超声医师参与和医院等级、MDT 开展时间、开展频率、单次讨论的患者数、接受肠道超声的患者比例及超声医师专业性相关(P<0.05)。69.8%(30/43)的医疗中心超声科参与频率为有时、偶尔或极少,但74.4%(32/43)可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76.9%(30/39)的医疗中心具有固定1 ~2 名超声医师参与IBD-MDT,71.4%(30/42)的医疗中心参与IBD-MDT 的超声医师专业方向为胃肠专业超声医师。分别有69.5%(16/23)、78.3%(18/23)、78.3%(18/23)的医疗中心,超声医师基本每次以及经常提前了解会诊目的、熟悉病历、回顾超声图像;91.3%(21/23)的医疗中心,超声医师提前准备PPT 及相关文件或现场展示相关图像并口头讨论。在IBD 各诊治环节,中位评分结果均为“有价值”(得分中位数=4)。对于肠道疾病活动度、肠道并发症、肛周病变、药物疗效评估方面的超声价值,医师评价差异较小(IQR=1)。肠道超声开展障碍的因素包括缺少具有胜任力的肠道超声医师(128/201,63.7%)、操作者间一致性不足(117/201,58.2%)、报告规范化不足导致报告质量差异大(102/201,50.8%)以及临床科室对肠道超声认知不足(111/201,55.2%)。

    结论

    超声科在IBD-MDT 中的价值获得广泛认同,但各医疗中心超声医师的参与频率、深度、人员专业化及工作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通过加强IBD 肠道超声培训从而提高肠道超声检查质量,推动超声医师参与IBD-MDT 积累经验,是现阶段肠道超声在IBD 综合管理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向。

  • 12.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评估单纯性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胎儿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沈婷婷,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田园诗, 张铭旋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20-13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5
    摘要 (55) HTML (1) PDF (1934 KB) (5)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fetal HQ)在评价单纯性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5 月至2023 年12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性D-TGA 的胎儿31 例(D-TGA 组),并选取与其孕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171 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集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应用fetal HQ软件测量舒张末期基底-心尖长度、横向宽度、面积,计算整体球形指数(GSI);测量左、右心室功能变化: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通过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长径及24 节段舒张末期横向长度(ED)、球形指数(SI)、短轴缩短率(FS)及左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分析比较2 组胎儿的心脏大血管参数以及主动脉瓣环直径(AO)、肺动脉瓣环直径(PA)、主肺动脉直径(MPA)及其Z-评分。

    结果

    D-TGA 组与对照组间GSI、左右心室FAC、左右心室GLS、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左心室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左心室20 ~24 节段、右心室8 ~24 节段E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左心室20 ~24 节段、右心室15 ~22 节段F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左心室1 ~4 节段、10 ~17 节段及第19 节段,右心室1 ~9 节段S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D-TGA 组胎儿AO Z-评分与PA Z-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0.70 vs -0.22±1.09,P<0.05)。

    结论

    心室比例失调及功能改变是D-TGA 胎儿的重要特征,利用fetal HQ 技术可定量评估D-TGA 胎儿的心脏形态和功能,为分析D-TGA 胎儿的心室重构提供参考依据。

  • 13.
    基于中国胎儿超声筛查大数据的4345 例胎儿室间隔缺损分析
    王丹, 黄慧, 谢磊, 孙盼盼, 赵蕾, 陈佩文, 陈欣林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14-11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4
    摘要 (96) HTML (11) PDF (1037 KB) (46)

    目的

    对来源于中国胎儿超声筛查大数据的胎儿室间隔缺损(VSD)发病率、相关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于2011 年1 月1 日至2013 年12 月31 日在接受规范产前超声培训并取得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调查。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2 家医院759 名医师参与本研究项目。依据相关实践指南规范以及逐级转诊标准进行胎儿心脏筛查,采用项目组开发的“数据调查软件”系统录入上传CHD 胎儿及母亲的数据信息。对产前筛查数据中的VSD 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VSD 发病率,对VSD 相关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项目共计2 452 249 名孕妇接受了胎儿超声筛查,诊断CHD 18 171 例。本研究完成的筛查病例中,诊断为VSD 的胎儿有4345 例(4345/18 171,23.9%)。VSD 发病率为17.72/万(4345/2 452 249,95%CI:17.20 ~18.25),在36 种CHD 亚病种中发病率最高。将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6 个区域,发病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20.59/万,854/414 815),发病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8.85/万,109/123 189),各区域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6.71,P<0.01)。4345 例VSD 病例中,单一VSD 3171 例,占比72.98%(3171/4345),合并心外畸形的共1015 例,占比23.36%(1015/4345)。合并心外畸形的类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427 例,单脐动脉及脐带囊肿241 例,颅面部畸形219 例。共534 例VSD 胎儿完成了染色体检测,发现142 例(142/534,27%)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为21-三体综合征31 例、18-三体综合征59 例。随访4345 例VSD 胎儿,出生2835 例,终止妊娠674 例,失访836 例。最终诊断与产前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9.60%(3144/3509)。

    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中国VSD 的发病率及全国6 个区域的地区发病率,以及VSD 合并心外畸形的病种、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生后随访与诊断符合率,为深入开展胎儿VSD 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 14.
    2021 至2023 年陕西省渭北农村地区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琪, 杨春凤, 宋宏萍, 许磊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06-11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3
    摘要 (90) HTML (2) PDF (1009 KB) (3)

    目的

    对2021 至2023 年陕西省渭北农村地区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的筛查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2月参与陕西省渭北农村地区乳腺癌免费筛查项目的139 622 名女性,年龄35 ~64 岁。数据来源于该地区参与筛查项目的各县上报的乳腺癌筛查结果统计表。研究收集的所有女性均进行了临床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超声报告结果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1、2 类被认为是阴性筛查结果,BI-RADS 0、3、4、5 类被认为是阳性筛查结果。对BI-RADS 0 类和3 类的补充乳腺X 线摄影检查,4 类和5 类进行活检。统计分析参与者的调查问卷结果以及筛查结果数据,计算筛查相关指标,包括召回率、活检率、超声筛查的阳性预测值、乳腺癌检出率、乳腺癌早诊率等;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超声筛查阳性和乳腺癌检出的影响因素。

    结果

    超声初筛结果显示,召回率为4.18%(5832/139 622),超声筛查的阳性预测值为1.06%(62/5832)。该研究样本的活检率为0.25%(356/139 622),共检出乳腺癌63 例,乳腺癌检出率为0.45‰(45.12/10 万),早诊率为80.95%(51/63)。其中,超声检出62 例,未检出1 例。超声筛查阳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45 ~54岁[OR 值(95%CI):1.16(1.08 ~1.25)]、高中文化程度[OR 值(95%CI):1.46(1.37 ~1.5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 值(95%CI):1.30(1.16 ~1.45)] 和未绝经[OR 值(95%CI):1.68(1.56 ~1.81)]是超声筛查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乳腺癌检出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 值(95%CI):4.77(1.34 ~16.95),P<0.05]是乳腺癌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陕西省渭北农村地区乳腺癌筛查项目乳腺癌的检出和早诊情况符合相关质控要求,表明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在该地区是可行且有效的。

  • 15.
    基于超声的深度学习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研究
    孙舒涵, 陈雅静, 宗晴晴, 栗翠英, 缪殊妹, 杨斌, 俞飞虹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97-10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2
    摘要 (150) HTML (4) PDF (1720 KB) (6)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的深度学习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腋窝淋巴结(ALN)状态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3 年6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训练集,n=257)和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外部测试集,n=157)接受NAC 的414 例ALN 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并根据NAC 后ALN 手术病理结果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npCR)组。使用NAC 前的乳腺肿瘤二维超声图像训练并构建基于ResNet50 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筛选出与NAC 后ALN 病理状态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联合独立危险因素与深度学习预测概率构建深度学习列线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由2 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根据超声图像及NAC 前免疫组化结果对外部测试集进行独立预测,并在深度学习列线图的辅助下进行第二次预测,比较分析两次预测结果。

    结果

    临床病理资料中,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预测NAC 后ALN 病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中分别为0.724、0.872、0.878,在外部测试集中分别为0.698、0.831、0.859。深度学习列线图的预测效能优于临床模型(训练集、外部测试集中P 值均<0.001),且在外部测试集中其优于深度学习模型(P=0.024)。医师1(低年资)和医师2(高年资)独立判断的AUC 值分别为0.570、0.606,均低于深度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列线图(P 均<0.001)。在深度学习列线图的帮助下,医师1 和医师2 的诊断能力AUC 分别提升至0.796 和0.807,与独立判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

    结论

    基于NAC 前超声图像的深度学习列线图可以在治疗前有效预测乳腺癌NAC 后ALN 病理状态,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

  • 16.
    胎儿脑皮层发育的重要里程碑:胎儿外侧裂的产前评估
    廖伊梅, 文华轩, 曾晴, 袁鹰, 纪学芹, 李胜利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91-9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1
    摘要 (117) HTML (15) PDF (1085 KB) (39)
  • 17.
    超声造影发现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一例
    魏忠雪, 张德智, 赵鹏真, 牟颖, 王东轩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86-9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12
  • 18.
    多模态便携超声引导改良穿刺法制作髂动脉破裂出血模型
    高农, 豆梦杰, 王冬丽, 马秀珠, 吕发勤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79-8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11
    摘要 (18) HTML (0) PDF (5284 KB) (0)

    目的

    探讨多模态便携超声引导下改良穿刺法制备猪髂动脉破裂出血模型的可行性及稳定性。

    方法

    实验巴马小型猪6 只,体质量35~45 kg。在超声引导下于右侧颈内静脉置入静脉导管用于术中补液及麻醉维持,同时经颈总动脉穿刺放置PiCCO 管,用于监测基础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在便携超声引导下对髂动脉穿刺靶点周围注入20 ml 肝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液体(12 500 单位肝素钠+100 ml 生理盐水),使其局部肝素化,然后在便携超声实时引导下使用一次性活检针对猪髂动脉进行穿刺建模。连续记录建模前后实验猪血压、心率及体温。于建模后即刻(0 min)、10 min、20 min、30 min,运用多模态便携超声[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频谱多普勒超声(PW)、超声造影(CEUS)、微血流成像(MFI)]对髂动脉活动性出血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并评估其诊断效能;同时运用多模态便携超声对建模前后髂动脉穿刺部位远端1~1.5 cm 处管腔横截面积及血流速度进行监测。出血30 min 后处死动物并进行解剖,采集髂动脉血管标本。采用配对t 检验比较建模前后基础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采用χ2 检验及Bonferroni 校正法比较不同影像模式的诊断效能。

    结果

    6 只实验动物均一次性建模成功。建模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温均较建模前降低[(100.33±4.41)mmHg vs (146.17±5.19)mmHg,(70.33±4.97)mmHg vs (115.67±16.51)mmHg,(80.00±2.89)mmHg vs (118.33±3.88)mmHg,(36.45±0.38) ℃ vs(37.41±0.41) ℃],心率较建模前增快[(111.50±2.74)次/min vs (79.83±6.65)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69、6.657、17.068、4.503、-10.162,P<0.001、=0.001、=0.001、=0.006、<0.001)。建模后0 min、10min 时,CEUS 联合MFI、CDUS、CEUS、MFI 对髂动脉活动性出血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建模后20 min 时,CEUS 联合MFI 诊断髂动脉活动性出血及定位出血部位的效能高于CDU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但与CEUS、MFI 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30 min 时,CEUS 联合MFI 诊断髂动脉活动性出血及定位出血部位的效能高于CDUS、M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15),但与CEUS 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髂动脉穿刺口远端管腔内径横截面积较建模前减小[(0.13±0.08)cm2vs(0.38±0.17)cm2],髂动脉穿刺口远端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较建模前减低[(65.24±15.76)cm/s vs (115.53±11.25)cm/s,(11.23±5.45)cm/s vs(-21.36±2.45)cm/s,(21.95±11.36)cm/s vs (75.27±12.35)cm/s,(0.74±0.16) vs (1.08±0.25),(1.13±0.28) vs (1.81±0.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510、-17.608、11.137、8.470、7.605,P<0.001、<0.001、<0.001、<0.001、=0.001)。解剖后髂动脉大体标本可显示穿刺破裂口。

    结论

    应用多模态便携超声引导局部肝素化髂动脉穿刺出血建模准确性、稳定性好,并可实时准确评估髂动脉出血状态,为交界部位血管创伤出血的救治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依据。

  • 19.
    基于超声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老年人肌少症的诊断价值
    李田香, 赵瑞娜, 康琳, 毕江涵, 陈聪, 杨萌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70-7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10
    摘要 (22) HTML (1) PDF (5751 KB) (0)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股直肌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探索其对老年人肌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021 年7 月至2024 年4 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老年人。经过详细的分组流程后,共纳入100 名肌少症参与者与84 名正常参与者。临床评估方面,获得所有参与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并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测量所有参与者的躯干肌肉质量和肢体肌肉质量,据此计算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超声测量方面,在B 模式下测量股直肌中点处的肌肉厚度(MT)、横截面积(CSA)以及回声强度(MEI)。采用Spearman 相关性检验分析超声测量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影像组学方面,勾画超声图像中成像区域内的股直肌作为感兴趣区域(ROI),进行ROI 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及分析,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模型训练和测试过程中原始数据按4 ∶1 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评估超声指标和影像组学模型诊断肌少症的准确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经ROC 曲线分析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2 组的各项超声测量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均<0.05)。MT 和CSA 与ASMI(r=0.587,P<0.001;r=0.640,P<0.001)等指标呈正相关,MEI 与ASMI(r=-0.358,P<0.001)等指标呈负相关。CSA 对肌少症的诊断效能(总人群中AUC 值为0.795,男性中AUC 值为0.804,女性中AUC 值为0.800)优于MT 及MEI。本研究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肌少症诊断的AUC 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787 和0.781。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纳入因素包括年龄、BMI 及影像组学模型评价结果,该联合模型对肌少症诊断具有高度准确性(总人群中AUC 值为0.903,男性中AUC 值为0.946,女性中AUC 值为0.909)。

    结论

    通过超声测量的股直肌MT 和CSA 以及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肌少症分别具有良好的独立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模型对肌少症诊断准确性高,可为肌少症诊断提供新的有效评估手段。

  • 20.
    双模态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赵捷, 朱丽静, 郝磊, 陈泽政, 王博娟, 徐景竹, 张凯, 土继政, 王兴华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62-6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9
    摘要 (24) HTML (0) PDF (7433 KB) (0)

    目的

    通过构建双模态超声特征和影像组学联合的列线图模型,评估其在鉴别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 年10 月至2023 年10 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患者306 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143例,恶性病变患者163 例,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按照7 ∶3 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14 例)和验证集(92 例),对双模态超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最优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鉴别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建立临床模型、Rad-score 及联合列线图模型。其中联合列线图模型是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纳入Rad-score 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而临床模型仅纳入临床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鉴别效能。

    结果

    通过特征降维和筛选,共得到14 个影像组学特征。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灶形态、病灶与肺组织增强时间差、增强模式及Rad-score 是判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联合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917,均高于临床模型和Rad-score 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概率与病理结果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在较大阈值范围对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提供了更高的临床价值。

    结论

    将二维超声、超声造影特征与影像组学联合,可较好地鉴别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21.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与病理测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龚月江, 王倩, 李世岩, 黄昌文, 陈锦锦, 任伟丽, 陈椿林, 叶莉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55-6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8
    摘要 (27) HTML (0) PDF (8356 KB)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影像与病理测值的差异性,并讨论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3 年1 月至12 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患者,病理证实为单侧叶单发的PTC。采集病灶的超声影像、大体标本、显微镜下的大小,包括左右径和上下径。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3 种测量方式下癌灶大小的差异,对镜下病理测量结果与超声测量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χ2 检验分别比较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的发生情况。

    结果

    虽然3 种测量方式病灶大小整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微镜下测值较超声偏大者有21 个(30.0%,21/69),显微镜下病灶测量范围大于超声影像的差值介于:0.2 ~2.2 mm(左右径)、0.1 ~0.9 mm(上下径)之间。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内钙化及病灶周边高回声声晕是镜下病理范围偏大的保护因素(β=-2.662,P=0.039;β=-2.883,P=0.015)。镜下病理测值偏大的病灶,其内钙化和周边高回声声晕的比例更高(15/21 vs 19/48,χ²=5.927,P=0.015;11/18 vs 8/51,χ²=9.581,P=0.001)。

    结论

    PTC 部分病例的病理测值范围大于超声,提示病灶的主瘤体周边存在超声影像无法显示的微小癌灶;超声影像若显示微钙化或高回声声晕,超声影像测值有可能小于镜下病理测值。

  • 22.
    高帧频超声造影对乳腺BI-RADS 4 类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周梦琦, 郑燕, 宋颖, 朱琳, 后利珠, 刘瑾瑾, 董凤林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46-5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7
    摘要 (28) HTML (0) PDF (18344 KB) (0)

    目的

    探讨高帧频超声造影(HFR-CEUS)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4 类小结节(最大径≤20 mm)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2 年9 月至2023 年12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乳腺结节患者75 例(共计82 个结节病灶),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将结节分良性组(58 个)和恶性组(24 个)。所有病灶均在取得病理诊断结果前进行了常规超声造影(C-CEUS)和HFR-CEUS 检查,分别记录2 种超声造影检查灌注模式的特征(包括增强方向、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缘特征、增强范围、滋养血管)和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峰值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流入相曲线下面积,并采用χ2 检验、Fisher 检验或秩合检验比较2组的组间差异;分析2 种超声造影模式对乳腺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Delong 检验比较2 种造影模式的曲线下面积的差异。

    结果

    HFRCEUS 模式下,良性组病灶离心性增强方向(37.9%)、低增强(13.8%)、增强后范围无明显扩大(91.4%)及增强后边缘光滑(70.7%)的显示率均高于C-CEUS 模式(17.2%、1.7%、75.9%、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8、6.562、5.098、7.663,P=0.044、0.033、0.024、0.046);恶性组病灶增强后边缘特征呈放射状的显示率(45.8%)较C-CEUS 模式(16.7%)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7,P=0.047)。HFR-CEUS 对乳腺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高于C-CEUS(曲线下面积:0.937 vs 0.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8,P=0.013);HFR-CEUS 的诊断特异度(91.4%)、准确性(90.2%),相较于C-CEUS(特异度为67.2%,准确性为74.4%)均有所提高。

    结论

    HFR-CEUS 通过提高帧频、改善图像对比度及分辨率,提升了乳腺小结节动脉早期灌注过程及边缘特征的显示能力,可提高对乳腺BI-RADS 4 类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

  • 23.
    实时动态三维无痛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何雪威, 廉华, 王宁, 方晓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39-4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6
    摘要 (27) HTML (1) PDF (7121 KB) (5)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三维无痛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4 年3 月于杭州市中医院接受疑似输卵管原因导致不孕的163 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9 例117 条输卵管,试验组54 例103条输卵管,观察组50 例100 条输卵管。对照组采用X 线子宫输卵管造影,试验组采用实时动态三维无痛(于麻醉状态下进行)输卵管超声造影,观察组采用实时动态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进行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及诊断。统计3 组患者造影图像的优良率、输卵管通畅性诊断准确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 检验对比组间差异。

    结果

    诊断后试验组的造影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1.26% vs 8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5,P<0.001)。输卵管通畅性诊断方面,试验组诊断阻塞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89.32% vs 77.00% vs 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92、5.523,P=0.015、0.019)。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发生概率高于试验组(20.34% vs 20.00% 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11.949,P 均<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概率高于试验组(11.86% vs 10.00% 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5.673,P=0.026、0.023)。

    结论

    实时动态三维无痛输卵管超声造影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中效果更好,图像更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 24.
    281 例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刘福, 王玉波, 马以玲, 陈诺, 成晨, 赵胜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31-3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5
    摘要 (26) HTML (0) PDF (12810 KB) (18)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对后颅窝池畸形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8 月至2023 年8 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经超声诊断为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281 例孕妇(异常组)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经MRI 或产后病理检查进行了确认,并与同时期2000 例正常孕妇(正常组)的年龄与孕周分布进行对比。总结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特征,统计超声诊断符合率,分析畸形类型分布特征及漏误诊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和原因。

    结果

    后颅窝池畸形胎儿中超声诊断与MRI 诊断相符的病例为268 例(95.37%),超声诊断与MRI诊断不相符的病例为13 例。异常组与正常组孕妇年龄均主要集中于25~34 岁之间,分别为74.3%(199/268)和79.9%(1598/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胎儿后颅窝池畸形多数于孕晚期(30~34+6 周,67.5%,181/268),常可伴发神经系统畸形或其他类型的先天性异常,正常孕妇的检查孕周主要是20~22 周及30~32 周的2 次系统检查,2 组检查孕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检出的后颅窝池畸形病种包括单纯后颅窝池增宽255 例,Dandy-Walker 畸形8例,Blake 囊肿3 例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2 例。13 例误诊病例中,2 例蛛网膜囊肿误诊为Blake 囊肿,1 例蛛网膜囊肿、1 例Blake 囊肿及1 例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漏诊。22.8%(61/268)的病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后颅窝池宽度≥1.20 cm 的病例合并其他异常率为24.8%(34/137),高于宽度<1.20 cm组的13.6%(16/118)。

    结论

    超声检查在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产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及Blake 囊肿等复杂畸形还存在一定漏误诊率。孕晚期(30~34+6 周)是超声诊断后颅窝池畸形确诊的关键时期,对超声检查可疑病例建议进行全面神经系统评估及多系统联合筛查,同时进行多模态影像学验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25.
    先天性囊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产前及产后超声表现
    石珍, 杨小红, 赵胜, 伍玉晗, 王玉波, 陈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25-3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4
    摘要 (22) HTML (0) PDF (9305 KB) (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囊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产前及出生后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其产前超声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5 例囊性神经母细胞瘤病例的产前及出生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

    5 例胎儿均为单胎(男性3 例,女性2 例),产前超声于孕30+6 ~37+2 周发现声像图异常。病灶位于左侧肾上腺3 例、位于右侧肾上腺2 例。产前超声明确诊断1 例,未明确诊断3 例,误诊为右侧肾上腺囊肿1 例。出生后复查超声均显示肿物体积增大(产前首次发现肿物最大径为12 ~42 mm,出生后复查肿物最大径为27 ~63 mm)、囊壁厚度增加(产前囊壁最大厚度为1.0 ~4.6 mm,其中2 例囊壁厚度不均;出生后囊壁最大厚度为2.2 ~5.0 mm,其中5 例囊壁厚度不均)、囊腔内回声改变(产前2 例囊腔内透声欠佳、3 例囊腔内透声好;出生后5 例囊腔内透声差、均出现点、絮状高回声)、分隔增多(产前3 例可见分隔回声,出生后5 例均可见分隔回声)、钙化增多(产前未见钙化回声,出生后3 例可见钙化回声)、囊壁血流增多(产前1 例可见少许囊壁血流,出生后4 例可见囊壁血流)。5 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行手术切除囊性肿物,术后病理提示为神经母细胞瘤,未分化型,低核分裂核碎裂指数,均未行化疗。随访6 ~36 个月,无复发。

    结论

    囊性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肾上腺,在胎儿期产前超声检查时亦可发现。超声能够及时观察并提供高效的产前咨询,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26.
    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相关性
    于爽, 王茜, 方昀, 陈敏, 王立臣, 朱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15-2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3
    摘要 (18) HTML (0) PDF (9274 KB) (5)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1 年6 月至2023 年10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子宫肌瘤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78 例,共计97 枚病灶,均经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富血供的子宫肌瘤,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病灶分为普通子宫肌瘤组、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及子宫肉瘤组4 组进行比较;再将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中水肿变性子宫肌瘤、透明变性子宫肌瘤和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中富细胞性平滑肌瘤与普通子宫肌瘤组进行比较。使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超声造影特征整体差异,采用Bonferroni 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比较各组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晚期病灶内造影剂消退快慢及强化程度的超声造影模式之间的差异。

    结果

    97 枚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富血供子宫肌瘤中93 枚(95.9%)最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良性子宫肌瘤,4 枚(4.1%)诊断为恶性子宫肉瘤。普通子宫肌瘤组(51 枚)、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23 枚)、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19 枚)与子宫肉瘤组(4 枚)4 组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P=0.004),达峰时病灶强化程度(P=0.013)、内部造影剂分布均匀性(P<0.001),增强晚期病灶内造影剂消退快慢(P<0.001)、病灶强化程度(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子宫肌瘤组(51 枚)与普通子宫肌瘤水肿变性组(11 枚)、普通子宫肌瘤透明变性组(10 枚)和富细胞性平滑肌瘤组(11 枚)4 组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P=0.001),达峰时病灶强化程度(P=0.014)、内部造影剂分布均匀性(P<0.001),增强晚期病灶内造影剂消退快慢(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晚期病灶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不同病理类型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1)普通子宫肌瘤组以同步均匀性等增强模式为主;(2)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达峰时不均匀性增强比例较高,其中水肿变性以快进高增强模式为主,内见“筛孔状”低灌注区;透明变性以同步等增强或低增强模式为主;(3)子宫肉瘤组快进快出不均匀性高增强比例最高,其中3 枚(75.0%)病灶可见“地图样”不规则无灌注区域;(4)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中富细胞性平滑肌瘤快进高增强比例较高,但低于子宫肉瘤组,达峰时病灶内部造影剂分布较均匀。

    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模式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特征有助于术前推断其组织病理学类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 27.
    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阅片指南(2024 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殷珊娱, 许敏, 张巍, 陈路增, 苏雁欣, 何文, 蒋天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8-1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2
  • 29.
    跨越卵圆窝蛇形血栓一例
    周文霞, 李萍, 钱永军, 唐红, 梁玉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2): 1171-117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2.014
    摘要 (92) HTML (19) PDF (1010 KB) (43)
  • 30.
    乳腺尤因肉瘤一例
    麦雪琴, 邱鹏远, 胡敏如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2): 1168-117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2.013
    摘要 (105) HTML (21) PDF (2904 KB)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