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妇产科超声

图片丢失啦
本专题收录了本刊自2015年以来国内妇产超声专家(李胜利、邓学东、吴青青、戴晴等专家)发表的科研成果, 包括文献与多媒体视频。
共找到 204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相关性
    于爽, 王茜, 方昀, 陈敏, 王立臣, 朱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15-2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3
    摘要 (3) HTML (0) PDF (9274 KB) (0)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1 年6 月至2023 年10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子宫肌瘤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78 例,共计97 枚病灶,均经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富血供的子宫肌瘤,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病灶分为普通子宫肌瘤组、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及子宫肉瘤组4 组进行比较;再将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中水肿变性子宫肌瘤、透明变性子宫肌瘤和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中富细胞性平滑肌瘤与普通子宫肌瘤组进行比较。使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超声造影特征整体差异,采用Bonferroni 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比较各组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晚期病灶内造影剂消退快慢及强化程度的超声造影模式之间的差异。

    结果

    97 枚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富血供子宫肌瘤中93 枚(95.9%)最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良性子宫肌瘤,4 枚(4.1%)诊断为恶性子宫肉瘤。普通子宫肌瘤组(51 枚)、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23 枚)、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19 枚)与子宫肉瘤组(4 枚)4 组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P=0.004),达峰时病灶强化程度(P=0.013)、内部造影剂分布均匀性(P<0.001),增强晚期病灶内造影剂消退快慢(P<0.001)、病灶强化程度(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子宫肌瘤组(51 枚)与普通子宫肌瘤水肿变性组(11 枚)、普通子宫肌瘤透明变性组(10 枚)和富细胞性平滑肌瘤组(11 枚)4 组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P=0.001),达峰时病灶强化程度(P=0.014)、内部造影剂分布均匀性(P<0.001),增强晚期病灶内造影剂消退快慢(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晚期病灶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不同病理类型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1)普通子宫肌瘤组以同步均匀性等增强模式为主;(2)普通子宫肌瘤变性组达峰时不均匀性增强比例较高,其中水肿变性以快进高增强模式为主,内见“筛孔状”低灌注区;透明变性以同步等增强或低增强模式为主;(3)子宫肉瘤组快进快出不均匀性高增强比例最高,其中3 枚(75.0%)病灶可见“地图样”不规则无灌注区域;(4)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组中富细胞性平滑肌瘤快进高增强比例较高,但低于子宫肉瘤组,达峰时病灶内部造影剂分布较均匀。

    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富血供子宫肌瘤超声造影模式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特征有助于术前推断其组织病理学类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 2.
    先天性囊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产前及产后超声表现
    石珍, 杨小红, 赵胜, 伍玉晗, 王玉波, 陈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25-3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4
    摘要 (3) HTML (0) PDF (9305 KB) (0)

    目的

    总结先天性囊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产前及出生后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其产前超声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5 例囊性神经母细胞瘤病例的产前及出生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

    5 例胎儿均为单胎(男性3 例,女性2 例),产前超声于孕30+6 ~37+2 周发现声像图异常。病灶位于左侧肾上腺3 例、位于右侧肾上腺2 例。产前超声明确诊断1 例,未明确诊断3 例,误诊为右侧肾上腺囊肿1 例。出生后复查超声均显示肿物体积增大(产前首次发现肿物最大径为12 ~42 mm,出生后复查肿物最大径为27 ~63 mm)、囊壁厚度增加(产前囊壁最大厚度为1.0 ~4.6 mm,其中2 例囊壁厚度不均;出生后囊壁最大厚度为2.2 ~5.0 mm,其中5 例囊壁厚度不均)、囊腔内回声改变(产前2 例囊腔内透声欠佳、3 例囊腔内透声好;出生后5 例囊腔内透声差、均出现点、絮状高回声)、分隔增多(产前3 例可见分隔回声,出生后5 例均可见分隔回声)、钙化增多(产前未见钙化回声,出生后3 例可见钙化回声)、囊壁血流增多(产前1 例可见少许囊壁血流,出生后4 例可见囊壁血流)。5 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行手术切除囊性肿物,术后病理提示为神经母细胞瘤,未分化型,低核分裂核碎裂指数,均未行化疗。随访6 ~36 个月,无复发。

    结论

    囊性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肾上腺,在胎儿期产前超声检查时亦可发现。超声能够及时观察并提供高效的产前咨询,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3.
    281 例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刘福, 王玉波, 马以玲, 陈诺, 成晨, 赵胜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31-3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5
    摘要 (5) HTML (0) PDF (12810 KB) (4)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对后颅窝池畸形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8 月至2023 年8 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经超声诊断为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281 例孕妇(异常组)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经MRI 或产后病理检查进行了确认,并与同时期2000 例正常孕妇(正常组)的年龄与孕周分布进行对比。总结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特征,统计超声诊断符合率,分析畸形类型分布特征及漏误诊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和原因。

    结果

    后颅窝池畸形胎儿中超声诊断与MRI 诊断相符的病例为268 例(95.37%),超声诊断与MRI诊断不相符的病例为13 例。异常组与正常组孕妇年龄均主要集中于25~34 岁之间,分别为74.3%(199/268)和79.9%(1598/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胎儿后颅窝池畸形多数于孕晚期(30~34+6 周,67.5%,181/268),常可伴发神经系统畸形或其他类型的先天性异常,正常孕妇的检查孕周主要是20~22 周及30~32 周的2 次系统检查,2 组检查孕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检出的后颅窝池畸形病种包括单纯后颅窝池增宽255 例,Dandy-Walker 畸形8例,Blake 囊肿3 例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2 例。13 例误诊病例中,2 例蛛网膜囊肿误诊为Blake 囊肿,1 例蛛网膜囊肿、1 例Blake 囊肿及1 例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漏诊。22.8%(61/268)的病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后颅窝池宽度≥1.20 cm 的病例合并其他异常率为24.8%(34/137),高于宽度<1.20 cm组的13.6%(16/118)。

    结论

    超声检查在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产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及Blake 囊肿等复杂畸形还存在一定漏误诊率。孕晚期(30~34+6 周)是超声诊断后颅窝池畸形确诊的关键时期,对超声检查可疑病例建议进行全面神经系统评估及多系统联合筛查,同时进行多模态影像学验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4.
    实时动态三维无痛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何雪威, 廉华, 王宁, 方晓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1): 39-4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1.006
    摘要 (5) HTML (0) PDF (7121 KB) (0)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三维无痛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4 年3 月于杭州市中医院接受疑似输卵管原因导致不孕的163 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9 例117 条输卵管,试验组54 例103条输卵管,观察组50 例100 条输卵管。对照组采用X 线子宫输卵管造影,试验组采用实时动态三维无痛(于麻醉状态下进行)输卵管超声造影,观察组采用实时动态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进行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及诊断。统计3 组患者造影图像的优良率、输卵管通畅性诊断准确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 检验对比组间差异。

    结果

    诊断后试验组的造影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1.26% vs 8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5,P<0.001)。输卵管通畅性诊断方面,试验组诊断阻塞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89.32% vs 77.00% vs 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92、5.523,P=0.015、0.019)。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发生概率高于试验组(20.34% vs 20.00% 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11.949,P 均<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概率高于试验组(11.86% vs 10.00% 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5.673,P=0.026、0.023)。

    结论

    实时动态三维无痛输卵管超声造影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中效果更好,图像更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 5.
    基于中国胎儿超声筛查大数据的4345 例胎儿室间隔缺损分析
    王丹, 黄慧, 谢磊, 孙盼盼, 赵蕾, 陈佩文, 陈欣林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14-11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4
    摘要 (55) HTML (6) PDF (1037 KB) (30)

    目的

    对来源于中国胎儿超声筛查大数据的胎儿室间隔缺损(VSD)发病率、相关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于2011 年1 月1 日至2013 年12 月31 日在接受规范产前超声培训并取得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调查。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2 家医院759 名医师参与本研究项目。依据相关实践指南规范以及逐级转诊标准进行胎儿心脏筛查,采用项目组开发的“数据调查软件”系统录入上传CHD 胎儿及母亲的数据信息。对产前筛查数据中的VSD 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VSD 发病率,对VSD 相关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项目共计2 452 249 名孕妇接受了胎儿超声筛查,诊断CHD 18 171 例。本研究完成的筛查病例中,诊断为VSD 的胎儿有4345 例(4345/18 171,23.9%)。VSD 发病率为17.72/万(4345/2 452 249,95%CI:17.20 ~18.25),在36 种CHD 亚病种中发病率最高。将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6 个区域,发病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20.59/万,854/414 815),发病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8.85/万,109/123 189),各区域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6.71,P<0.01)。4345 例VSD 病例中,单一VSD 3171 例,占比72.98%(3171/4345),合并心外畸形的共1015 例,占比23.36%(1015/4345)。合并心外畸形的类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427 例,单脐动脉及脐带囊肿241 例,颅面部畸形219 例。共534 例VSD 胎儿完成了染色体检测,发现142 例(142/534,27%)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为21-三体综合征31 例、18-三体综合征59 例。随访4345 例VSD 胎儿,出生2835 例,终止妊娠674 例,失访836 例。最终诊断与产前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9.60%(3144/3509)。

    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中国VSD 的发病率及全国6 个区域的地区发病率,以及VSD 合并心外畸形的病种、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生后随访与诊断符合率,为深入开展胎儿VSD 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 6.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评估单纯性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胎儿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沈婷婷,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田园诗, 张铭旋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2): 120-13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2.005
    摘要 (37) HTML (0) PDF (1934 KB) (1)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fetal HQ)在评价单纯性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5 月至2023 年12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性D-TGA 的胎儿31 例(D-TGA 组),并选取与其孕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171 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集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应用fetal HQ软件测量舒张末期基底-心尖长度、横向宽度、面积,计算整体球形指数(GSI);测量左、右心室功能变化: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通过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长径及24 节段舒张末期横向长度(ED)、球形指数(SI)、短轴缩短率(FS)及左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分析比较2 组胎儿的心脏大血管参数以及主动脉瓣环直径(AO)、肺动脉瓣环直径(PA)、主肺动脉直径(MPA)及其Z-评分。

    结果

    D-TGA 组与对照组间GSI、左右心室FAC、左右心室GLS、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左心室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左心室20 ~24 节段、右心室8 ~24 节段E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左心室20 ~24 节段、右心室15 ~22 节段F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左心室1 ~4 节段、10 ~17 节段及第19 节段,右心室1 ~9 节段S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D-TGA 组胎儿AO Z-评分与PA Z-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0.70 vs -0.22±1.09,P<0.05)。

    结论

    心室比例失调及功能改变是D-TGA 胎儿的重要特征,利用fetal HQ 技术可定量评估D-TGA 胎儿的心脏形态和功能,为分析D-TGA 胎儿的心室重构提供参考依据。

  • 7.
    早孕期胎儿头面部超声标志物对开放性脊柱裂的预测价值
    朱燕彤, 吴青青, 冯丽, 熊晓蔚, 王晶晶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1): 1005-101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1.001
    摘要 (74) HTML (0) PDF (1579 KB) (5)

    目的

    分析早孕期(妊娠11~13+6周)胎儿头面部特征,评估胎儿头面部超声标志对开放性脊柱裂(OSB)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确诊的13例OSB胎儿和60例正常胎儿的医学资料,根据产前超声质量控制标准选取早孕期超声标准切面,在头面部正中矢状切面上评估间脑、中脑、脑干、第四脑室及后颅窝池形态,测量脑干宽度(BSW)及脑干后缘至枕骨距离(BSOB),计算二者的比值,评估额上颌角(FMFA)大小,同时观察定性指标上颌-枕骨线(MO线)与丘脑中脑联合处(J-TM)的关系;在侧脑室横切面上测量计算脉络丛长度与额枕径比值(CP-L/OFD)、脉络丛面积与侧脑室平面脑面积比值(CP-A/HA)。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Lasso回归对指标进行筛选分析,使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分别绘制各指标及预测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OSB胎儿的预测价值。

    结果

    在头面部正中矢状面上,60例正常胎儿间脑、中脑呈“8字形”形态,脑干、第四脑室及后颅窝池结构可清晰显示,呈近平行三腔隙,J-TM均位于MO线的上方;13例OSB胎儿间脑及中脑形态扭曲、脑干下移增宽、BSOB变窄,第四脑室受压变小,其中10例(76.9%)第四脑室消失,三腔隙变为两腔隙,11例(84.6%)胎儿的J-TM在MO线下方。相比正常组,OSB组胎儿BSW/BSOB明显增大[1.26(0.79,1.49) vs 0.57(0.52,0.65)],FMFA角度明显缩小[77.60(67.05,84.22)° vs 85.09(80.15,8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8.09,P<0.001;Z=6.48,P=0.009)。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SW/BSOB、FMFA及CP-A/HA 3个指标是预测OSB的重要变量,基于此建立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log(P/1-P)=2.043BSW/BSOB-0.026FMFA+1.251CP-A/HA-12.414,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28,较其他因素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结论

    妊娠11~13+6周超声筛查常规切面获取的超声指标可有效预测胎儿OSB,其中BSW/BSOB、FMFA及CP-A/HA是预测OSB的重要变量,三者联合对OSB诊断效能更高。

  • 8.
    女性盆腔内神经鞘肿瘤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分析
    赵静, 荆秀娟, 戴晨燕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1): 1011-101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1.002
    摘要 (62) HTML (0) PDF (2765 KB) (5)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内神经鞘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神经鞘肿瘤的认识。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医学中心接受妇科超声检查、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为盆腔内神经鞘肿瘤的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

    结果

    11例盆腔内神经鞘肿瘤中神经纤维瘤病1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瘤9例,发病年龄29~68岁,多以无症状或体检偶然发现就诊,肿块大小差异大(最大直径为29~105 mm),内部回声以囊实性为主(5/9),形态多为规则(6/9),边界清晰(9/9),其中神经鞘瘤多见高回声包膜(7/9),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病灶内血流以I级为主(5/9)。

    结论

    女性盆腔内神经鞘肿瘤多表现为良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缺乏特异性征象,超声医师应提高对盆腔内神经鞘肿瘤的认识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 9.
    胎儿心内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产前超声特征总结
    何敏瑜, 冉素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1): 1017-102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1.003
    摘要 (66) HTML (0) PDF (1775 KB) (6)

    目的

    总结胎儿心内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产前超声扫查思路、诊断要点,以期为产前筛查机构诊断心内型TAPVC提供一定的快速筛查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的54例心内型TAPVC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分析产前超声特征、合并畸形情况、随访结果,总结快速筛查要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54例心内型TAPVC胎儿中,所有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心房未探及肺静脉开口;23例(42.59%)左心房与降主动脉间见肺静脉总腔;22例(40.74%)四腔心比例异常;22例(40.74%)冠状静脉窦增宽;48例(88.89%)左心房后间隙指数>1.0。54例胎儿中34例(62.96%)合并其他复杂心血管畸形,其中右侧异构综合征最常见(42.59%,23/54)。产前超声诊断的54例心内型TAPVC胎儿中:41例引产,7例出生(6例生后手术证实,1例生后超声证实并观察随访中),1例死产(为双胎之一),5例失访。41例引产病例中,3例尸检后证实。

    结论

    产前超声发现左心房后壁光滑、心腔比例异常、左心房和降主动脉间距增宽、冠状静脉窦扩张时,要考虑心内型TAPVC的可能。

  • 10.
    胎儿心脏超声定量多参数对主动脉缩窄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的诊断价值
    戴飞,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田园诗, 狄敏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0): 950-95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0.004
    摘要 (163) HTML (0) PDF (1378 KB) (18)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Q)技术联合其他胎儿心脏定量多参数在评估主动脉缩窄(CoA)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疑诊CoA的50例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分娩后门诊随访确诊为CoA的胎儿纳入CoA组(18例),将门诊随访明确为CoA假阳性的纳入对照组(32例)。比较2组胎儿的整体心血管参数包括左心室面积变化率(LVFAC)、LVFAC Z-评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右心室面积/左心室面积(RVA/ LVA)、主动脉峡部内径(AI)及其Z评分(AI Z-评分)、主动脉峡部内径/降主动脉内径(AI/DAO)、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MPA/AAO);比较2组左、右心室24节段的舒张末期横径(ED)、ED Z-评分、短轴缩短率(FS)、FS Z-评分、球形指数(SI)、SI Z-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A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VFAC、LVFAC Z-评分、AI及三者联合对胎儿CoA的诊断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判断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参数的一致性。

    结果

    CoA组胎儿的RVA /LVA、MPA/AAO明显高于对照组,LVFAC、LVFAC Z-评分、LVGLS、RVGLS、AI、AI Z-评分、AI/DA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A组左心室第1节段的ED Z-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第4~8节段的FS、FS Z-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FAC、LVFAC Z-评分、AI是Co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FAC、LVFAC Z-评分、AI及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969 ~ 1.000)、0.966(0.922 ~ 1.000)、0.785(0.731 ~ 0.859)和0.997(0.987 ~ 1.000)。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胎儿各参数的ICC为0.90~0.99。

    结论

    fetal HQ联合其他胎儿心脏定量多参数能够有效评估CoA胎儿心脏结构、大小及功能改变,为进一步提高CoA胎儿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信息。

  • 11.
    中晚孕期胎儿心房内径定量评估心房比例失调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
    张商迪,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毛彦恺, 陈阳, 袁华, 陈燕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8): 785-79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8.007
    摘要 (115) HTML (2) PDF (1826 KB) (17)
    目的

    探讨心房内径多参数在中晚孕期心房比例失调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经胎儿超声心动图发现心房比例失调的胎儿3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孕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250例作为对照组。获取胎儿超声心动图标准四腔心切面,于收缩末期分别测量两组胎儿心房大小参数,包括左心房横径(LAW)、左心房长径(LAL)、左心房面积(LAA)、右心房横径(RAW)、右心房长径(RAL)、右心房面积(RAA),并分别计算RAL/LAL、RAW/LAW、RAA/LAA。分析正常对照组左、右心房大小参数与孕龄的相关性,对比上述各参数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RAL/LAL、RAW/LAW、RAA/LAA鉴别胎儿心脏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对病例组胎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

    结果

    LAL、LAW、LAA、RAL、RAW、RAA均随孕龄的增长而增大,与孕龄呈正相关关系(r=0.803、0.840、0.885、0.817、0.816、0.897,P均<0.05)。而RAL/LAL、RAW/LAW、RAA/LAA与孕龄无相关性(P均>0.05),RAL/LAL、RAW/LAW、RAA/LAA的正常参考值(95%CI)分别为1.002±0.090(0.991~1.013)、1.096±0.097(1.084~1.108)、1.064±0.092(1.052~1.075)。病例组胎儿的RAL、RAW、RAA、RAL/LAL、RAW/LAW、RAA/LAA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胎儿的LAW、LAA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L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L/LAL、RAW/LAW、RAA/LA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977、0.994,分别取1.05、1.30、1.23作为RAL/LAL、RAW/LAW、RAA/LAA的最佳截断值时,诊断胎儿心脏异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4.4%、87.2%、97.4%,特异度分别为71.6%、98.8%、96.0%。39例病例组胎儿中12例引产,余27例胎儿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心脏异常。

    结论

    胎儿心房内径比值RAL/LAL、RAW/LAW、RAA/LAA可定量评估胎儿心房比例失调,为发现胎儿心脏异常提供参考依据,当各比值超过相应截断值时应高度警惕胎儿心脏异常的存在。

  • 12.
    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与手动方式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的一致性评价
    叶婷婷, 李清莹, 陈华, 曾华萍, 王诗雅, 巫敏, 郭娟, 陈梦华, 唐婵贤, 梁凤婷, 王慧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8): 794-80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8.008
    摘要 (109) HTML (1) PDF (2569 KB) (5)
    目的

    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与手动方式获取并测量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一致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11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腹部容积探头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数据,并存储于超声诊断仪中。由2名年轻医师(手动测量年轻医师组)、2名高年资医师(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分别调取三维容积数据手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由另一名年轻医师(自动测量组)调取三维容积数据利用FSPFU软件一键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间隔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参数为: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估3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将3组获得的最小LH轮廓导出,离线计算组间的重合率。

    结果

    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均为自动测量组耗时最短[2.67(0.15)s和2.68(0.13)s],与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和年轻医师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年轻医师组、高年资医师组间3个参数测值的一致性均好,静息状态下ICC范围0.795~0.931、Valsalva动作下ICC范围0.871~0.973(P均<0.001)。手动测量组与自动测量组间的最小LH面积、前后径、左右径的Bland-Altman图显示,大部分散点都在95%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一致性良好。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组(年轻医师组、高年资医师组)的最小LH轮廓重合率分别为静息状态下:0.937、0.948,Valsalva状态下:0.934、0.945,自动测量组与手动测量高年资医师组间重合率高于与手动测量低年资医师组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FSPFU软件能够在腹部三维容积数据中快速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与手动测量结果一致性好,且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测量结果可靠,可作为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 13.
    经腹二维超声评价胎儿大脑外侧裂的新参数——外侧裂平台角度
    曾晴, 文华轩, 袁鹰, 廖伊梅, 秦越, 罗丹丹, 梁美玲, 李胜利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5): 454-45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5.002
    摘要 (169) HTML (2) PDF (513 KB) (16)
    目的

    通过测量胎儿颅脑3个常规筛查横切面上外侧裂平台角度,探讨胎儿大脑皮层发育异常筛查中外侧裂平台角度的截断值。

    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且孕周范围在23~28+6周的180例正常单胎孕妇(正常组)和3例异常病例(异常组)。所有病例都在3个常规颅脑筛查横切面(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和小脑水平横切面)上测量外侧裂平台角度。外侧裂平台角度测量为脑中线与外侧裂平台线相交的夹角。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3个切面测值是否有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重测一致性或观察者一致性。

    结果

    在3个切面上正常组所有病例的外侧裂平台角度都>0°,而异常组的3个病例外侧裂角度均<0°。丘脑水平横切面和侧脑室水平横切面上外侧裂平台角度比较(8.28°±3.00° vs 7.98°±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脑水平横切面上外侧裂平台角度(10.20°±3.46°)大于丘脑水平横切面和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外侧裂平台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87.458、-103.208,P均<0.05)。重测一致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ICC分别为0.971(95%CI:0.945~0.984)、0.936(95%CI:0.819~0.979)。

    结论

    3个横切面上正常的外侧裂平台角度在23~28+6周相对稳定,0°可能是评估外侧裂异常的较好截断值,可在丘脑水平横切面测量外侧裂平台角度来评价外侧裂发育情况。

  • 14.
    16~40周正常胎儿左心房后间隙指数及其Z评分的定量研究
    王水清,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马明明, 狄敏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5): 460-46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5.003
    摘要 (86) HTML (0) PDF (731 KB) (5)
    目的

    建立16~40周正常胎儿左心房后间隙指数(PLASI)及其Z评分等多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其与胎儿生物学生长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402例16~40周的正常单胎胎儿,获得胎儿生物学生长参数(双顶径、股骨长、孕周)。通过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标准四腔心切面上分别使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后间隙舒张末期宽度(LA-DAO-2DD、LA-DAO-MMD)、左心房后间隙收缩末期宽度(LA-DAO-2DS、LA-DAO-MMS)、降主动脉舒张末期内径(DAOd-2DD、DAOd-MMD)、降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AOd-2DS、DAOd-MMS),分别计算左心房后间隙舒张末期指数(PLASI-2DD、PLASI-MMD)及左心房后间隙收缩末期指数(PLASI-2DS、PLASI-MMS)。以孕周、双顶径及股骨长作为自变量,以实际的心脏各测值为应变量,应用回归分析建立最佳模型,计算并分析残差(实际测值与从方程计算得出的预测值之间的差),调整标准差(SD)运用绝对残差加权回归方法,以确定残差变化的SD相对于自变量落在正常范围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相应参数的Z评分。

    结果

    (1)正常胎儿的LA-DAO-2DD、LA-DAO-2DS、LA-DAO-MMD、LA-DAO-MMS、DAOd-2DD、DAOd-2DS、DAOd-MMD、DAOd-MMS随孕周、双顶径和股骨长的增加而变化,呈显著相关,其中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分别以DAOd-2DS、DAOd-MMS与孕周的相关性最好(r=0.874、0.858,P均<0.001)。(2)PLASI-2DS、PLASI-MMS与孕周、双顶径和股骨长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LASI-2DD、PLASI-MMD与孕周、双顶径和股骨长之间呈负相关(PLASI-2DD与孕周:r=-0.228,P<0.001;PLASI-MMD与孕周:r=-0.121,P=0.016;PLASI-2DD与双顶径:r=-0.246,P<0.001;PLASI-MMD与双顶径:r=-0.135,P=0.007;PLASI-2DD与股骨长:r=-0.223,P<0.001;PLASI-MMD与股骨长:r=-0.128,P=0.010)。(3)LA-DAO-MMS、PLASI-MMD的SD与各自变量呈简单线性关系(LA-DAO-MMS与孕周:r=0.120,P=0.016;PLASI-MMD与孕周:r=-0.158,P=0.002;LA-DAO-MMS与双顶径:r=0.136,P=0.006;PLASI-MMD与双顶径:r=-0.159,P=0.001;LA-DAO-MMS与股骨长:r=0.136,P=0.006;PLASI-MMD与股骨长:r=-0.163,P=0.001)。DAOd-2DS、DAOd-2DD、LA-DAO-2DS、LA-DAO-2DD、DAOd-MMS、DAOd-MMD、LA-DAO-MMS、LA-DAO-MMD的Z评分值随孕周、双顶径、股骨长的增长保持相对恒定(P均>0.05)。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16~40周正常胎儿的PLASI及PLASI Z评分等多参数正常值范围,得出了其与孕周、双顶径和股骨长的相关性。

  • 15.
    神经学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胼胝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
    项文静, 徐燕, 茹彤, 郑明明, 顾燕, 戴晨燕, 朱湘玉, 严陈晨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5): 470-47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5.004
    摘要 (102) HTML (0) PDF (631 KB) (7)
    目的

    探讨神经学超声在产前诊断胼胝体异常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产前超声筛查疑诊胎儿颅脑异常转诊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医学中心接受神经学超声检查的胎儿97例(妊娠18~40周),对其中20例发现胼胝体异常胎儿的超声筛查、神经学超声、磁共振成像(MRI)验证结果、遗传学检查和产后随访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20例胎儿胼胝体异常(胚胎发育停滞期影像表现)进行超声分型:胼胝体完全缺失(CACC)、胼胝体部分缺失(PACC)和胼胝体发育不良(DCC)。以MRI诊断结果为准,评价超声诊断与MRI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

    20例颅脑异常胎儿(单胎18例,双胎1例)MRI诊断胼胝体异常20例,合并其他颅脑畸形18例,其中CACC 9例(合并其他颅脑畸形9例);PACC 7例(合并其他颅脑畸形5例);DCC 4例(合并其他颅脑畸形4例)。超声筛查诊断胼胝体异常3例,与MRI诊断结果一致的符合率为15%(3/20),其中CACC 2例(均合并其他颅脑畸形,11%,2/18)、PACC 1例。神经学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异常20例(合并颅脑畸形18例),其中诊断CACC 9例(合并其他预脑畸形9例);PACC 9例(合并其他颅脑畸形7例);DCC 2例(合并其他颅脑畸形2例)。神经学超声诊断胼胝体异常的结果与MRI诊断结果一致的符合率为90%(18/20),其中2例将DCC误判为PACC,与MRI诊断结果不一致。神经学超声诊断合并其他颅脑畸形的结果与MRI诊断结果一致的符合率为61%(11/18)。20例胎儿中15例(75%)接受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其中1例出现致病性变异,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确变异,余13例胎儿中1例接受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疑似致病变异。临床随访:产前检查后终止妊娠者17例,3例活产,活产儿出生后头颅MRI检查与产前MRI胼胝体异常影像表现一致,1例出生后1年出现左手抽搐,握力差,现复健1年有好转,余2例目前神经发育未见异常。

    结论

    胎儿神经学超声检查可直观显示胼胝体的形态结构,为临床诊断胼胝体异常及其分型提供准确影像学证据。

  • 16.
    基于多参数超声特征的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模型研究
    胡可, 鲁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5): 477-48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5.005
    摘要 (111) HTML (0) PDF (576 KB) (4)
    目的

    构建基于多参数超声特征对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模型,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盆底诊治中心的197例中老年女性的临床信息及超声检查资料,其中SUI患者127例,非SUI患者70例。按7∶3的比例将全部资料随机分为训练集(n=137)和验证集(n=60),在训练集中先进行单因素差异比较,再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构建诊断中老年女性SUI的列线图模型。分别在训练集、验证集中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利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

    结果

    纳入诊断模型的变量包括:阴道分娩史(OR=11.256,95%CI:1.275~99.405,P=0.029)、尿道内口漏斗形成(OR=10.552,95%CI:2.427~45.886,P=0.002)、膀胱颈下降距离增大(OR=1.072,95%CI:1.010~1.138,P=0.022)和膀胱尿道后角增大(OR=1.042,95%CI:1.014~1.070,P=0.003)。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52(95%CI:0.921~0.983)、0.897(95%CI:0.813~0.982),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χ2=4.282,P=0.892;χ2=10.556,P=0.307)和校准曲线均显示模型的校准较好,DCA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净获益。

    结论

    基于多参数超声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中老年女性SUI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依据。

  • 17.
    探讨IOTA、GI-RADS及O-RADS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卢菊, 赵胜, 范建华, 高艳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5): 484-49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5.006
    摘要 (157) HTML (0) PDF (664 KB) (9)
    目的

    探讨国际卵巢肿瘤分析(IOTA)简单法则、超声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GI-RADS)分类及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分类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7例附件肿瘤患者(单侧/双侧)(共277个肿瘤),其中恶性肿瘤138个,良性肿瘤139个,均在术前行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由2名高年资医师共同对所有肿瘤行IOTA简单法则、GI-RADS和O-RADS分类,另一名医师将分类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计算出IOTA简单法则、GI-RADS分类及O-RADS分类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3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

    IOTA简单法则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9.3%,特异度为87.8%,AUC为0.935(95%可信区间:0.902~0.969),阳性预测值为88.96%,阴性预测值为99.19%;GI-RADS分类(取最佳截断值≥4类时)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90.6%,AUC为0.910(95%可信区间:0.877~0.943),阳性预测值为77.40%,阴性预测值为99.00%;O-RADS分类(取最佳截断值≥4类时)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90.6%,AUC为0.980(95%可信区间:0.967~0.994),阳性预测值为91.22%,阴性预测值为96.18%。IOTA简单法则与GI-RADS分类之间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ADS分类与IOTA简单法则、GI-RADS分类之间AU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09、3.06,P=0.003、0.002)。

    结论

    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O-RADS分类(当取最佳截断值≥4类时)的诊断效能最高,IOTA简单法则与GI-RADS分类(当取最佳截断值≥4类时)诊断效能相当,均较O-RADS分类低。

  • 18.
    胎儿主动脉弓部梗阻伴发复杂心内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王秋莲, 张莹, 李春敏, 徐树明, 张玉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718-72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13
    摘要 (201) HTML (1) PDF (7749 KB) (12)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主动脉弓部梗阻伴发复杂心内畸形的价值及漏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出生,经产前、生后超声心动图和生后CT血管造影(CTA)证实为主动脉弓部梗阻伴发复杂心内畸形患儿1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其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探寻诊断规律。

    结果

    胎儿期共同超声特征: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发育偏细或主动脉弓缩窄,彩色血流显示缩窄处血流束细小;出生后主动脉缩窄10例,主动脉弓离断4例。总结不同心内结构超声表现共发现14种畸形(组合)和综合征:圆锥动脉干畸形5例,其中右心室双出口2例、共同动脉干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综合征4例,其中Berry综合征1例、Shone综合征2例、Williams综合征1例;左心室小2例,其中不均衡型房室间隔缺损1例、左心室发育不良1例;血管异常3例,其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多血管畸形组合1例、肺动脉吊带1例。与产前超声诊断基本一致8例(占57%),漏误诊6例(占43%);手术4例(术前均行CTA检查),死亡3例,目前仍追踪随访7例(随访至出生后1年)。

    结论

    主动脉弓部梗阻伴发复杂心脏缺陷种类繁多,通过漏误诊分析,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可提高产前全面诊断准确率。产前明确诊断对出生决策、产后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十分重要。

  • 19.
    早孕期低危妊娠和高危妊娠胎盘微血流成像特征及预后分析
    李钱梅, 何冠南, 赵婧, 陈曦, 唐玉英, 马丽琼, 梁蓉, 袁桃, 李明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726-73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14
    摘要 (288) HTML (0) PDF (1895 KB) (11)
    目的

    观察早孕期低危和高危妊娠胎盘微血流灌注成像(MV-Flow),并探讨早孕期低危及高危妊娠胎盘微血管指数(MVI)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的孕11~13+6周的单胎妊娠孕妇。高危妊娠定义为一项高度风险因素或两项中度风险因素,低危妊娠定义为单胎妊娠母亲无合并症。分别对95例低危妊娠和44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早孕期胎盘MV-Flow,测量2组孕妇早孕期胎盘MVI、血流指数、血管指数、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胎盘体积、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集孕妇基本临床资料、新生儿分娩体质量及孕周、不良妊娠结局。分别采用χ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高危组与低危组上述变量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分析MVI值测量的一致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基本参数与低危组中MVI值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各参数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

    结果

    低危组MVI参考值为57.30(46.10,67.47),高危组MVI参考值为48.09(37.52,58.63),高危组胎盘MVI明显低于低危组(Z=-3.446,P<0.001)。高危组与低危组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1 vs 9)、孕妇年龄[30(28,35)岁vs 29(27,31)岁]、使用阿司匹林(13 vs 6)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P=0.015;Z=2.385,P=0.017;χ2=13.751,P<0.001)。低危组中发现孕周与MVI呈弱线性相关性(r2=0.081,P<0.05),MVI值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大。孕次对早期胎盘MVI值有一定影响(B=4.022,t=3.190,P<0.05)。2组孕妇早期胎盘MVI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危组中1例MVI(24.6)值低发生早期流产。

    结论

    MV-Flow技术可以定量显示早孕期胎盘微血流灌注。检查孕周、孕次与早孕期胎盘微血流灌注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孕期高危妊娠胎盘MVI较低危妊娠明显减低,但尚未发现早孕期胎盘MVI异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 20.
    单绒毛膜囊双胎早孕期颈部淋巴水囊瘤的漏误诊病例分析
    王亚文, 武玺宁, 张一休, 欧阳云淑, 徐钟慧, 孟华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733-73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15
    摘要 (132) HTML (0) PDF (2137 KB) (5)

    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是胎儿颈后软组织内的囊状无回声区,以内部分隔型多见。单胎妊娠早孕期淋巴水囊瘤常合并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心脏畸形、胎儿水肿、其他结构异常等,常预后不良。单绒毛膜囊双胎妊娠由于其胎盘绒毛板存在连接两个胎儿循环的吻合血管,其发生淋巴水囊瘤的机制与单胎妊娠可能不尽相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超声诊断的4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早孕期颈部淋巴水囊瘤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结果,并进行漏误诊病例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