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在评估胎儿左心房应变3 个时相功能中的应用价值、左心房应变3 个时相功能与孕周的相关性以及该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查实际应用中对心尖方向是否存在角度依赖性。
方法
选取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妊娠中、晚孕期单胎胎儿180 例,共获取611 个不同心尖角度胎儿四腔心动态图像,应用2D-STI 分析获得左心房储存期峰值应变(LASr_ED)、管道期峰值应变(LAScd_ED)和收缩期峰值应变(LASct_ED),其中有11 例共计32 个动态图像2D-STI 分析心房收缩的起始点不能识别,无法区分心房收缩期与管道期。选取169 例四腔心切面心尖方向为10:30~1:30 能良好追踪并识别左心房3 个时相功能的病例与孕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选取能良好追踪并识别左心房3 个时相的动态图像579 个,其中中孕期18~24 周的图像126 个、25~28 周的图像190个,晚孕期29~32 周的图像150 个、33~36 孕周的图像113 个;按不同心尖方向分成4 组,组1 心尖方向10:30~1:30,组2 心尖方向1:30~4:30,组3 心尖方向4:30~7:30,组4 心尖方向7:30~10:30;同一孕期不同心尖方向组间应变参数比较采用F 检验和LSD-t 检验。
结果
2D-STI 能够成功追踪并识别胎儿左心房3 个时相应变的比例为94.76%(579/61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ASr_ED 随孕周增加而减小(r =-0.32,P<0.001),LAScd_ED 随孕周增加而增大(r =0.15,P<0.05),LASct_ED 随孕周增加而减小(r =-0.35,P<0.001)。中孕期18~24 周、25~28 周不同心尖方向4 组左心房3 个应变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晚孕期29~32 周不同心尖方向4 组胎儿的LASr_ED 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759,P=0.044);晚孕期33~36 周不同心尖方向4 组胎儿的LASr_ED 及LAScd_ED 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919,P=0.037;F=4.234,P=0.007)。4 组间两两比较,同一孕期组1 和组3 的LASr_ED、LAScd_ED 及LASct_E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同一孕期组2 和组4 的LASr_ED、LAScd_ED 及LASct_E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左心房应变参数LASr_ED、LASct_ED 与孕周呈弱负相关,LAScd_ED 与孕周呈极弱正相关。2D-STI 在正常妊娠中孕期胎儿心脏左心房应变定量分析中无心尖角度依赖性,在正常妊娠晚孕期胎儿心脏左心房应变定量分析中LASr_ED 及LAScd_ED 存在一定的心尖角度依赖性。选择轴向或横向四腔心切面作为统一图像采集标准,能更加准确地获得胎儿左心房应变参数,为胎儿心脏功能的定量评估和连续性监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