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卵巢病变超声诊断质量控制指标专家共识
    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北京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53-65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2
    摘要 (1537) HTML (75) PDF (1481 KB) (320)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1],尤其是卵巢癌,发病较隐匿,早期多无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肿瘤已属中晚期[2]。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作为卵巢疾病影像学检查中重要的一环,在卵巢癌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缺乏统一规范的卵巢超声结构化报告和标准化存图的标准,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专家共识也未得到完善,导致相关临床工作效率低下,报告质量控制过程复杂,严重影响医疗工作效率。因此,卵巢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工作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3]。为进一步提高超声医学在妇科重点疾病的医疗质量与诊断水平,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了"妇科超声检查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多中心研究项目,并在参考国际成熟标准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卵巢病变超声质量控制指标体系[4,5,6,7]。相信随着卵巢病变超声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对其推广的深入,该指标体系将在提升妇科超声检查质量,尤其是提升基层医院的超声诊断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临床作用。此外,对卵巢病变超声检查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将有助于达到院际报告互认,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卵巢病变超声检查与诊断的质量控制。

  • 2.
    胎儿生物学参数超声参考值专家共识——双顶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产前超声诊断学组,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8): 757-76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8.002
    摘要 (1238) HTML (49) PDF (1279 KB) (213)

    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和股骨长(femur length,FL)等主要胎儿生物学参数的测量是胎儿生长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超声检查获得胎儿生物学参数测量值,与胎儿生物学参数参考值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可能的胎儿生长异常[1,2]

  • 3.
    胎儿生物学参数超声参考值专家共识——总论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产前超声诊断学组,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8): 753-75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8.001
    摘要 (720) HTML (19) PDF (789 KB) (144)

    胎儿生长发育超声评估在孕期监测及产前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超声定期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生物学参数,能够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导临床决策[1,2]。合理选择基于孕龄的正常胎儿生物学参数超声参考值是准确评估胎儿发育的基础。

  • 4.
    胎儿生物学参数超声参考值专家共识——估测胎儿体重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产前超声诊断学组,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8): 762-76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8.003
    摘要 (699) HTML (22) PDF (782 KB) (164)

    估测胎儿体重(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是临床判断胎儿生长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助于及时识别体重异常的胎儿。胎儿体重异常的筛查和规范管理有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产前超声估测胎儿体重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是采用一个或多个胎儿生物学超声参数计算EFW,并结合EFW正常参考值来判断胎儿生长状况[1,2]。因此,选择一种适合的EFW正常参考值对胎儿临床管理决策尤为重要。

  • 5.
    ISUOG实践指南(更新):早孕期胎儿超声检查解读
    冯丽, 吴青青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6): 547-55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6.001
    摘要 (385) HTML (20) PDF (3108 KB) (96)

    随着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筛查的普及推广、超声医师水平及设备的不断提升,早孕期评估胎儿解剖结构成为可能。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临床标准委员会于2023年发表了早孕期胎儿超声扫查应用指南(更新)[1],本文对其主要内容予以解读。

  • 6.
    中国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及报告质控现状分析
    王益佳, 周青, 曹省, 袁芳洁, 周妍, 张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57-66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3
    摘要 (380) HTML (15) PDF (1171 KB) (33)
    目的

    通过调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标准及报告模板,旨在获取中国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经胸超声心动图存图及报告质量控制的真实现状,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指引。

    方法

    2023年10月,心脏亚专业超声质量控制工作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及报告质量控制问卷调查,分析全国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不同超声模式检查现况。

    结果

    调研发现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率超过80%的二维切面包括心尖四腔心切面(98.97%)、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98.65%)、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96.66%)、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87.96%)、心尖五腔心切面(87.19%)、胸骨旁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83.63%)。彩色多普勒超声包括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前向血流及频谱(94.45%)、心尖四腔心切面三尖瓣反流及反流频谱(92.55%)、心尖五腔心切面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及频谱(89.50%)、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反流及反流频谱(87.77%)、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肺动脉瓣前向血流及频谱(86.26%)、心尖五腔心切面主动脉瓣反流及反流频谱(85.36%)、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85.07%)、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83.63%),可基本满足显示心脏腔室结构及各瓣膜血流动力学评估的要求。组织多普勒存图率二尖瓣环间隔壁、二尖瓣环侧壁、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分别为84.40%、64.75%、25.91%。反映出部分超声医师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未引起足够重视。对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图及报告最多的建议是缺乏不同心脏疾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存图及报告标准,且需规范化培训。

    结论

    大规模调研为心脏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心脏亚专业超声质量控制组将从硬件设备、人才培训、心脏单病种质控及结构化报告模板等多方面同步开展工作。

  • 7.
    聚焦质控指标体系 推进超声质量提升
    姜玉新, 王红燕, 李建初, 张睿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647-65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01
    摘要 (341) HTML (6) PDF (1509 KB) (34)

    医疗质量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工作。近年来,超声医学快速发展,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的超声诊疗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科学、高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升超声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超声医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完善我国超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迈出了全国超声质控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 8.
    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对≤3 cm 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朱彩霞, 刘志兴, 谌芳群, 王婧玲, 姚谨, 彭星琦, 毛毅, 陈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2): 1095-110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2.001
    摘要 (323) HTML (1) PDF (1521 KB) (10)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的黏度特征并探讨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 年9 月至2024 年6 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乳腺肿块(≤3 cm)患者151 例。穿刺活检或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黏弹性成像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测量肿块区及其周围2 mm 腺体组织的弹性参数及黏弹性参数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选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弹性及黏弹性相关参数为最优参数,根据其最优截断值调整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比较调整前后的诊断效能及准确性。

    结果

    本研究纳入151 例病灶,87 例良性,64 例恶性。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最佳弹性相关参数为肿块周围2 mm 腺体组织的弹性最大值(S-Emax),最佳黏性系数相关参数为肿块周围2 mm 腺体组织的黏性系数最大值(S-Vmax),最佳频散系数相关参数为肿块周围2 mm 腺体组织的频散系数最大值(S-Dmax),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9.76 kPa、6.31 Pa·s、15.37 m/s/kHz。经S-Emax、S-Vmax、S-Dmax 最佳截断值调整BI-RADS 分类后,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8.08%、90.73%、84.77%,AUC 分别为0.902、0.920、0.899,均较调整前的准确性(80.13%)及AUC(0.847)增加(均P<0.05)。其中,经S-Vmax 调整后的BIRADS 分类的AUC 最高,但较于其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能够反映乳腺肿块及其周围组织的黏度信息,在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相当的诊断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9.
    重症急性胰腺炎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委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超声分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10): 929-93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10.001
    摘要 (320) HTML (29) PDF (1673 KB) (198)
  • 10.
    《心血管影像评估人工瓣膜功能指南》的解读
    王霜, 王斌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9): 836-84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9.003
    摘要 (319) HTML (10) PDF (1025 KB) (71)
  • 11.
    下腔静脉超声测量及其评估血管内容量的研究进展
    李彩虹, 包玉华, 王小贤, 徐芳, 李明霞, 葛贝贝, 徐瑞雪, 姚静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6): 624-62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6.012
    摘要 (304) HTML (4) PDF (1199 KB) (13)

    对于住院患者,尤其是急重症患者,快速判断其容量状态并适当补液进行液体复苏至关重要,盲目液体复苏不利于患者预后[1]。当机体容量不足而得不到足量补充时,将增加器官灌注不足的风险[2];而容量过量致机体容量超负荷可能导致器官充血和功能障碍[3]。现在临床常通过测量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下腔静脉内径(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来判断患者血管内容量。CVP测量为有创检查,而超声测量IVC因具有无创、简便、快速、可重复性高等优点日益受到关注,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IVC的超声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目前尚存争议。本文就近年来IVC超声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12.
    ISUOG实践指南:孕晚期胎儿超声检查解读
    彭彦卿, 孙立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6): 552-56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6.002
    摘要 (296) HTML (13) PDF (5838 KB) (73)

    超声具有实时、无创、无辐射的优势,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及技术的革新,从最初的胎儿生长测量到现在的畸形筛查、产时超声甚至是宫内治疗,超声对各个孕周胎儿检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在发表了关于早孕期、中孕期的超声检查指南后,在2024年1月发表了"晚孕期的超声检查指南"[1],其目的是为规范孕晚期超声检查流程,为妇产科超声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并将其作为临床实践的参考标准。此前尚未有关于晚孕期的超声检查指南,现针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 13.
    人工智能在胎儿超声心动图中的应用与进展
    孙利华, 马明明, 陈冉, 朱江, 赵博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741-74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17
    摘要 (285) HTML (0) PDF (854 KB) (6)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在所有新生儿中占1%,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新生儿先天性出生缺陷死亡的主要原因[1],准确的产前诊断可显著提高CHD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和手术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胎儿超声心动图由于具有无创、无辐射、实时、动态等优势,已成为胎儿CHD主要的筛查和诊断工具[2]。在过去的20年中,在产前诊断CHD的准确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既往多项研究报道了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检出CHD,准确率高达85%[3,4]。然而,由于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人员及产前筛查条件不完善,造成产前CHD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5]。Quartermain等[6]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研究表明一些社区产前检出CHD的概率仅为34%。另一项国际研究表明,一些国家的CHD产前检出率低至14%[6,7,8]。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胎儿心脏超声领域得到迅速发展,通过AI可以自动化、标准化显示胎儿心脏各个诊断切面,并能准确地做出诊断,有望减少对操作者经验的依赖性,从而改善不同地域之间的CHD检出率差异[9]。在本综述中,笔者将简要介绍AI的概念并讨论AI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方面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 14.
    早孕期低危妊娠和高危妊娠胎盘微血流成像特征及预后分析
    李钱梅, 何冠南, 赵婧, 陈曦, 唐玉英, 马丽琼, 梁蓉, 袁桃, 李明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726-73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14
    摘要 (275) HTML (0) PDF (1895 KB) (11)
    目的

    观察早孕期低危和高危妊娠胎盘微血流灌注成像(MV-Flow),并探讨早孕期低危及高危妊娠胎盘微血管指数(MVI)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的孕11~13+6周的单胎妊娠孕妇。高危妊娠定义为一项高度风险因素或两项中度风险因素,低危妊娠定义为单胎妊娠母亲无合并症。分别对95例低危妊娠和44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早孕期胎盘MV-Flow,测量2组孕妇早孕期胎盘MVI、血流指数、血管指数、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胎盘体积、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集孕妇基本临床资料、新生儿分娩体质量及孕周、不良妊娠结局。分别采用χ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高危组与低危组上述变量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分析MVI值测量的一致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基本参数与低危组中MVI值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各参数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

    结果

    低危组MVI参考值为57.30(46.10,67.47),高危组MVI参考值为48.09(37.52,58.63),高危组胎盘MVI明显低于低危组(Z=-3.446,P<0.001)。高危组与低危组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1 vs 9)、孕妇年龄[30(28,35)岁vs 29(27,31)岁]、使用阿司匹林(13 vs 6)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P=0.015;Z=2.385,P=0.017;χ2=13.751,P<0.001)。低危组中发现孕周与MVI呈弱线性相关性(r2=0.081,P<0.05),MVI值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大。孕次对早期胎盘MVI值有一定影响(B=4.022,t=3.190,P<0.05)。2组孕妇早期胎盘MVI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危组中1例MVI(24.6)值低发生早期流产。

    结论

    MV-Flow技术可以定量显示早孕期胎盘微血流灌注。检查孕周、孕次与早孕期胎盘微血流灌注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孕期高危妊娠胎盘MVI较低危妊娠明显减低,但尚未发现早孕期胎盘MVI异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 15.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孕周及心尖方向对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左心房应变的影响
    杜祖升, 赵博文, 张帧,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毛彦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9): 843-85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9.004
    摘要 (256) HTML (16) PDF (1408 KB) (1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在评估胎儿左心房应变3 个时相功能中的应用价值、左心房应变3 个时相功能与孕周的相关性以及该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查实际应用中对心尖方向是否存在角度依赖性。

    方法

    选取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妊娠中、晚孕期单胎胎儿180 例,共获取611 个不同心尖角度胎儿四腔心动态图像,应用2D-STI 分析获得左心房储存期峰值应变(LASr_ED)、管道期峰值应变(LAScd_ED)和收缩期峰值应变(LASct_ED),其中有11 例共计32 个动态图像2D-STI 分析心房收缩的起始点不能识别,无法区分心房收缩期与管道期。选取169 例四腔心切面心尖方向为10:30~1:30 能良好追踪并识别左心房3 个时相功能的病例与孕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选取能良好追踪并识别左心房3 个时相的动态图像579 个,其中中孕期18~24 周的图像126 个、25~28 周的图像190个,晚孕期29~32 周的图像150 个、33~36 孕周的图像113 个;按不同心尖方向分成4 组,组1 心尖方向10:30~1:30,组2 心尖方向1:30~4:30,组3 心尖方向4:30~7:30,组4 心尖方向7:30~10:30;同一孕期不同心尖方向组间应变参数比较采用F 检验和LSD-t 检验。

    结果

    2D-STI 能够成功追踪并识别胎儿左心房3 个时相应变的比例为94.76%(579/61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ASr_ED 随孕周增加而减小(r =-0.32,P<0.001),LAScd_ED 随孕周增加而增大(r =0.15,P<0.05),LASct_ED 随孕周增加而减小(r =-0.35,P<0.001)。中孕期18~24 周、25~28 周不同心尖方向4 组左心房3 个应变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晚孕期29~32 周不同心尖方向4 组胎儿的LASr_ED 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759,P=0.044);晚孕期33~36 周不同心尖方向4 组胎儿的LASr_ED 及LAScd_ED 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919,P=0.037;F=4.234,P=0.007)。4 组间两两比较,同一孕期组1 和组3 的LASr_ED、LAScd_ED 及LASct_E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同一孕期组2 和组4 的LASr_ED、LAScd_ED 及LASct_E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左心房应变参数LASr_ED、LASct_ED 与孕周呈弱负相关,LAScd_ED 与孕周呈极弱正相关。2D-STI 在正常妊娠中孕期胎儿心脏左心房应变定量分析中无心尖角度依赖性,在正常妊娠晚孕期胎儿心脏左心房应变定量分析中LASr_ED 及LAScd_ED 存在一定的心尖角度依赖性。选择轴向或横向四腔心切面作为统一图像采集标准,能更加准确地获得胎儿左心房应变参数,为胎儿心脏功能的定量评估和连续性监测提供依据。

  • 16.
    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完全病理缓解的价值
    洪玮, 叶细容, 刘枝红, 杨银凤, 吕志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6): 571-57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6.004
    摘要 (254) HTML (0) PDF (1594 KB) (4)
    目的

    基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探讨3种模型预测NAC疗效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行乳腺癌NAC并有疗效病理评估结果的女性患者202例,将两个不同院区的病例分为训练集(107例)和验证集(95例)。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构建临床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并根据特征参数及其回归系数计算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病理特征和Radscore的联合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并验证3种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训练集中,激素受体(HR)状态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临床模型;LASSO回归筛选出对比度、相关度、熵、灰度不均匀性、游程百分比这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Radscore有统计学意义。纳入HR状态(OR值:0.31,95%CI:0.15~0.64,P < 0.01)、HER2状态(OR值:2.96,95%CI:1.43~6.12,P < 0.01)和Radscore(OR值:1.19,95%CI:1.07~1.33,P < 0.01)这3个指标构建联合模型。训练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68、0.75、0.82,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68、0.72、0.79。联合模型的决策曲线净获益最高,影像组学模型次之,临床模型最低。

    结论

    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对乳腺癌NAC疗效(是否pCR)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联合模型的效能最优,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和临床适用性。

  • 17.
    产前超声在评估胎儿肺成熟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秦芩, 白丽杉, 周君霞, 何婷婷, 严富天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745-74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18
    摘要 (249) HTML (5) PDF (910 KB) (5)

    肺发育不成熟在早产儿和新生儿中普遍存在,因此早期准确评估和及时处理对改善其预后及降低围产儿死亡风险至关重要。评估胎儿肺成熟度(fetal lung maturity,FLM)有助于为妊娠合并症和高龄孕妇选择适宜分娩时机,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1]。既往临床通过羊膜腔穿刺测量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率(lecithin/sphingomyeli,L/S)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表面磷脂活性的方法作为评估FLM的金标准,其敏感度为54%~89%,特异度为74%~89%。但此方法具有侵入性,有并发胎膜早破、早产、胎盘早剥等风险[2],因此羊膜腔穿刺测量羊水评估FLM的方法临床效用有限。近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发布的最新指南建议<39周单胎孕妇行选择性分娩时应确认FLM,摒弃行羊膜腔穿刺评估FLM的方法[3]。产前超声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操作便捷、价格低廉、受检者易接受等优势,在无创评估FLM的临床应用方面发展迅速。本文就产前超声在FLM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18.
    肥厚型心肌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心电图表现特征
    王岚, 徐斌胜, 谢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6): 593-59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6.007
    摘要 (226) HTML (2) PDF (1202 KB) (10)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心电图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110例。所有患者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同时记录完整12导联心电图。分析不同表型肥厚型心肌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测量结果及心电图表现特征。

    结果

    110例患者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2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67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厚度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其他两种类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小于其他两种类型;左心室射血分数3种表型差异不明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以ST-T改变、V4-V6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和左心室高电压为主要表现,占比分别为95.42%、66.63%和72.72%;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ST-T改变多见,占比25.3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以ST-T改变和病理性Q波、左心室高电压为特征,占比分别为90.74%和19.42%、19.42%,合并心房颤动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表型的肥厚型心肌病。110例肥厚型心肌病中,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93例(93/110,84.5%),但是无法对不同表型的心肌肥厚进行分型。

    结论

    不同表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特征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特异性,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同时也可以对不同表型的肥厚型心肌病进行精确诊断,为临床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依据。

  • 19.
    浅析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统计质量的重要性
    薛恩生, 陈舜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9): 829-83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9.001
    摘要 (226) HTML (21) PDF (885 KB) (28)
  • 20.
    聚焦质控指标体系 推进超声质量提升
    姜玉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 (07): 752-75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7.020
    摘要 (224) HTML (3) PDF (993 KB) (4)

    近年来,超声医学快速发展,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科学、高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升超声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控制指标是反映医疗质量的特定概念,是对医疗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监测改进的前提和基础。2018年,《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18版)》提出了结构、过程和结果三方面共7项质量分析指标,可反映我国超声医疗服务的环境特征、过程表现和医疗质量,在提高全国超声专业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医疗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价值。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2022版)》,优化拟定了13项质量分析指标。2017—2022年,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围绕质量指标开展了多种类、多层次的专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超声专业质量控制的标准化、专业化,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本视频聚焦近年来我国超声质控指标的发展变化,探讨超声专业质量控制工作的方向和成果。

阅读排行

更多